新能源汽车起火有多难灭?千万别盲目处置!

权威数据显示

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2041万辆

它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

背后的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频发

有的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

2024年4月29日,上海南浦大桥浦东往浦西方向引桥上一台新能源汽车起火,现场浓烟滚滚。目击者表示,汽车起火后火势蔓延速度较快,很快车辆陷入火海,事故导致1人受伤

2023年6月5日,浙江杭州一台纯电动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撞上收费站站台,高速导致车辆解体,有车体碎片飞溅,车辆迅速燃起熊熊大火。收费站人员手持灭火设备施救,但火势猛烈没能成功救援,车上4人死亡

2022年9月5日凌晨,江苏苏州,一台新能源轿车碰撞后起火,火势凶猛,路人尝试救援但未拉能拉开车门,车上一对夫妻不幸遇难

新能源汽车火灾扑救难在哪?

湖北省黄冈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副科长彭轶向中国应急管理报记者表示,当前队伍遇到的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数量较以前有明显增加。

谈及原因,彭轶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日益增加,所涉及的交通事故数量也有所增长。“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新能源汽车电池遭受碰撞挤压,电池内部的稳定环境就可能会受到破坏,进而导致火灾发生”,彭轶介绍道,电动汽车所配备的电池往往储量更大,事故危害往往更大。

彭轶还特别提到了同样涉及电池安全的两轮电动车问题,不合格的电池往往是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质量较差的锂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可能发生起火甚至爆炸。彭轶称,有些用户喜欢在楼道内充电。“这个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旦电池发生燃烧,产生的热量非常大,它燃烧产生的烟气也非常多。在楼道里面容易形成烟囱效应。一旦楼内群众疏散不及,可能导致群死群伤。

彭轶表示,新能源汽车和两轮电动车等涉及锂电池的火灾事故处置十分困难。电池在燃烧后,内部反应剧烈,“比一般的固体液体燃烧要更猛烈”,且存在爆炸风险。与此同时,使用水枪或者泡沫等传统灭火方式进行处置,很难直接作用到电池内部,因而电池内部的燃烧反应会一直持续。

他提醒,普通民众一旦遭遇新能源车或两轮电动车起火,一定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及时拨打119报警电话,由专业消防救援人员进行处置,切勿盲目自行处理

新能源灾害事故如何处置?

为更好应对当前新能源安全风险挑战,日前,在刚刚正式揭牌运营的湖北省随州安全应急基地,湖北省消防救援总队举行了一场新能源灾害事故救援处置的科目演练,此次新能源火灾事故救援演练分别模拟了新能源电动汽车碰撞起火和储能电站起火,车内和储能电站内都放有锂电池组

模拟发生车祸的车辆上放置的电池组

中国应急管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车体和储能电站发生火灾后不久,电池就发生了剧烈爆炸,火势迅猛,热浪滚滚。在指挥人员的指挥下,救援人员有序开展救援处置。

救援人员进行新能源火灾事故处置

“冷却抑爆”“围堰浸没”“灌注式水浸没……”这次演练中,各参演支队纷纷创新运用这些战术战法。“我们使用这些作战方法,就是要确保把整个电池沉浸到水中,尽量去抑制电池内部的燃烧反应。”

冷却抑爆

通过使用灭火剂,对电池进行降温,从而阻止或延缓爆炸的发生。

围堰浸没

利用拼接式的活动挡水板筑成围堰,然后往围堰内注水,让燃烧中的电池泡于水中,达到控火、灭火目的。

灌注式水浸没

在储能电站外部设置有注水口的前提下,利用水带往注水口内持续注水,使储能电站集装箱内部灌满水,达到对电池浸没的目的。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

编辑:俞岚婷

上观号作者:上海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