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案 | 网络平台销售的时钟、充电宝竟是偷拍设备

来源 | 宝山检察

近年来,在宾馆房间、地铁等场所的偷拍事件屡有发生,严重侵害了个人隐私,还可能引发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这些偷拍器材往往伪装成电子时钟、充电宝等看似平常的生活用品,让人难以察觉。近日,宝山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案。

 宝山检察 

案件

回顾

2023年11月,民警在网络平台上发现有人出售窃听、窃照器材,经过侦查发现,售卖这些窃听、窃照器材的就是朱某和刘丙。

朱某交代,他在深圳一家物流公司工作。2023年6月,公司仓库管理员通知朱某,他的客户袁某有一箱货物遗留在仓库,朱某因与该客户存在纠纷,就要求仓库管理员将这箱货物送到自己住处。朱某收到货后发现,是一箱50个带有摄像头的时钟音箱。他根据说明书下载app后发现能够正常使用,便想到上网出售赚钱。朱某首先在网上查询了同类型监控设备的价格,然后根据买家的情况以人民币100元至400元不等的价格销售。

查获的时钟监控设备

刚开始,朱某在某二手平台出售,2023年9月后,这些挂出的商品会被某二手平台下架,无法正常出售。与此同时,一箱50个设备也即将售完。朱某便又从公司仓库拿了客户一箱32个新款带电池的时钟监控设备,到另一app出售。朱某不仅自己在网上出售,还将部分时钟监控设备卖给刘丙,让刘丙到某二手平台转售。就这样,朱某累计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70余台,刘丙累计销售20余台。

那么这些窃听、窃照器材又是谁生产的?经过调查,朱某客户袁某的这些器材都是刘甲委托刘乙生产的。

2020年5月,刘甲听说有做窃听、窃照器材的生意,便在网上搜索此类设备的款式,并打算制作类似的窃听、窃照设备。之后,他在网上购买主板、数码管(钟)、电池、数据线、充电器等物品,交由刘乙的工厂进行组装、生产。随后,刘甲再对外销售。

查获的监控设备

民警在刘乙处扣押到时钟、音箱等造型的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成品170余台、零部件30余箱。经鉴定,在案设备均为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经查,2023年起,刘甲在未取得任何资质的情况下,全面负责采购原件,委托刘乙生产、组装带有隐蔽录像、拍照、录音、储存功能的充电宝、电子时钟、音箱等窃听、窃照设备2000余台。

宝山区检察院经审查认为

刘甲委托刘乙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后对外销售,朱某单独或者结伙刘丙,非法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以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对刘甲提起公诉,以非法生产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对刘乙提起公诉,以非法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对朱某、刘丙提起公诉。法院以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判处刘甲有期徒刑十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以非法生产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判处刘乙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五千元;以非法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分别判处朱某、刘丙有期徒刑六个月,拘役五个月、缓刑五个月,各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三千元。袁某作另案处理。

检察官提醒

切勿购买窃听、窃照专用器材。

在工作生活中,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出行、住宿要注意对周边环境的观察。

如发现个人隐私被偷窥、传播的情况,请第一时间报警。

上观号作者:上海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