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宝鸡实践丨苹果“论个”卖,这里有底气

“别的地方苹果按斤卖,我们敢论‘个’卖!”说这话的,是陕西凤翔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铭元,而给他勇气的,是眼前排列整齐、打眼望去郁郁葱葱的一大片果园。

5月23日下午,2024全国农民报全媒体调研采访团一行来到陕西宝鸡凤翔区绿宝果业有限公司,听曹铭元介绍他的苹果致富经。

已经套袋的矮砧苹果树。

绿宝果业公司的主打产品是“曹儒”牌苹果,曹儒是曹铭元的父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了解决凤翔当地种植的苹果“产量低、虫病多”的问题,时任县园艺站站长的曹儒,到全国各地苹果产区、院校科研机构考察学习,最终提出发展“矮砧苹果”的设想。但由于缺少成功先例,这个方案遭到很多人质疑,不过最终还是得到当地政府采纳。之后,矮砧苹果大面积栽种并获成功,曹儒再接再厉,不断改良提升苹果品质,成为“中国矮砧苹果第一人”,而这种苹果的大面积推广,也让凤翔成为“中国矮砧苹果第一县”。

曹铭元介绍公司苹果产业发展历程。

现在看似风轻云淡,当年却是历经波折。“开始种植的最大阻力来自市场,新品种苹果怎么卖?谁会要?”回忆起当年的种种经历,曹铭元依然难忘。最终他们发现云贵川地区对这种苹果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于是便点对点邀请当地客户过来品尝,结果“片红”品种的矮砧苹果获得一致好评,市场的大门随即被打开。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生产的“曹儒”牌苹果多次获得陕西苹果优秀品牌、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节金奖、首届中国好苹果大赛最具价值品牌奖、首届中国好苹果大赛总决赛金奖、陕西省名牌产品等多项殊荣。

“我们苹果品质好,首先是种苹果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曹铭元介绍,眼前这片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4.79%,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同时种植苹果所施用的营养液中,加入了sod抗氧化酶和硒、豆类酵素等,这让结出的果子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成分高,成为市场上的高端果。

“其他地方的苹果都是几块钱一斤,我们不按斤卖,直接论‘个’卖,一个20元,还是供不应求。”曹铭元语气中充满自豪。

绿宝果园公司主打的“曹儒”苹果。

自1999年建园以来,该公司就一直秉承“三高一品”的发展理念,高规格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品牌化经营,在全国首创双矮苹果种植模式,并率先配备了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化设备。凤翔地区良好的自然环境,加上种植技术不断提升,让“曹儒”苹果成为抢手货。

据了解,多年来公司采用行业领先的自创“双矮”生产模式,坚持高质量发展,以生产精品苹果为主攻目标,实行标准化管理,开展试验研究项目13项,取得科技成果3项,引进国内外新品种34个,推广新品种8个,应用实用技术16项。不仅如此,该公司还是一家集果品种植、试验研究、示范开发、技术推广为一体的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是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宝鸡市农业专家大院、宝鸡市“农民田间学校”,为大批果农提供培训服务,多年来接待来访客人、培训果农累计10万多人次,带动发展苹果种植80多万亩。

郁郁葱葱的苹果园。

绿宝果业是范家寨镇苹果产业发展的缩影。目前该镇苹果种植面积3.13万亩,挂果面积2.8万亩,全镇拥有国家级苹果示范园1个,省级苹果示范园1个,市级以上示范园7个,果业专业合作社22个,百亩以上果业基地13家。2023年8月在上海召开的第八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上,范家寨“曹儒”苹果自主品牌价值1.54亿元,并入围乡村振兴果业推荐品牌,范家寨苹果品牌影响力不断攀升。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刘志浩 发自陕西宝鸡

上观号作者: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