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康复一体化!普陀这家医院的肾内科实现“双提升”

说起肾病,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尿毒症。当前,肾病正在从中老年人群向中青年人群蔓延。普陀区人民医院持续推进肾内科建设,在肾病治疗康复的技术和服务上实现双提升,为肾病早期干预、中期治疗、后期康复提供“普人民经验”。

“昨天睡眠好吗?体重重了多少?”早上9点,普陀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里,三十多张病床几乎满员。血透患者静静地躺在床上进行血液透析。护士们则忙碌地巡视着每一张病床旁仪器记录的数据。

血液净化中心

“我们要观察屏幕上静脉压力、动脉压力、跨膜压的情况,每个小时监测一次血压。透析过程中,我们都是实时关注。”血液净化中心主管护师张燕告诉记者,除了观察数据,他们还要关注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情况,及时评估血管的血流量情况,这是保证安全血透的关键一环。

患者沈阿姨在普陀区人民医院做血透已经三年多,这里的医护让她觉得像“家人”,在这里治疗她很安心。“护士长李颖,乐萍姐姐,张燕、 臧林,还有李主任,大家都是老朋友了,像家里人一样的。”沈阿姨告诉记者,自己血压偏低,高压在100毫米汞柱左右,每次血透时,都是医护人员重点关注对象,一个小时来看一下,发现血压异常就马上进行调整。

护理血透患者

“病人刚来的时候,会忐忑不安,很紧张。因为他不了解血透是怎么回事,我们在与病人交谈中,去教他们护理内瘘、导管,还会和他们说,你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病人和我们之间是一天一天熟悉起来的。”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李颖说,希望通过她们的努力帮助病人回归到正常生活。

全力保障患者血透治疗安全的同时,科室还在科普上推陈出新,从肾病治疗向日常预防转变。肾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军辉不仅自己出镜,还带着女儿一起做科普,吸引了不少患者粉丝。

“五一劳动节是劳动者的节日,我们的身体里也有一个劳模,笑笑你知道是谁吗?”患者陈阿姨一边透析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着科普短视频。看到自己熟悉的医生和家人一起为大家做科普,她的心里就暖暖的。“我看了好几遍,还转发在朋友圈。一个医生能把患者的事和家人联系起来,真的很用心。”陈阿姨说,这样的科普短视频,她爱看,会催更!

李军辉接诊

作为普陀区拔尖人才,李军辉在肾病治疗上造诣颇深。进入普陀区人民医院后,他在慢性肾脏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运动康复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带领团队开展了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术、疑难内瘘建立等一系列新项目。硬件软件双升级,让肾内科也从一块“短板”变成了医院发展的“长板”。“四年前来到医院的时候,当时医院肾内科很弱小,只有15张床位,通过努力,现在整个病区有33张床位,原来血透室也比较小,只有16张血透机位,现在扩大到34张血透机位,规模上有很大的扩容。软件方面我们也有提高,一些新技术也开展了,比如腹透方面的微创技术。”李军辉介绍,科室还结合医院“大康复”的战略,打造了肾病治疗中心,并与康复中心形成多学科联动,在治疗、康复一体化进程上迈出坚实脚印。

康复治疗

在肾内科病房里,康复治疗师正在为患者徐老伯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我们通过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减轻下肢水肿等的情况。”普陀区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主任助理张婷婷表示,无论是在病房内还是血透室,中心都希望通过康复介入去帮助更多患者,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

“我们医院是康复特色,肾内科近年来也一直以临床康复一体化为特色,我前几天就申请了一个课题——‘医康护养心’ 。‘心’是指心理,五位一体的模式全方位全周期,给病人一个康复规划。”李军辉诉说着科室发展的小目标。

记者:易雯

编辑:戴琳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区领导调研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360全覆盖工作

 甘泉路街道举办家庭教育宣传周、家庭文化节主题活动

 从“集市”到“诊室”,这家医院守护力“满格”

 【活动】科技周×儿童节,一起来直播课堂体验编程学习吧!

 打造“环上桃花源”,一幅绿色、宜居的蓝图正在普陀这里逐步变为现实……

上观号作者: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