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印象】上海校园建筑遗存探秘:市东中学老教学楼

百年名校,重焕新辉

上海,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际化大都市,不仅拥有蜚声海内外历史悠久的大学学府,也孕育了众多承载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教育校园。本期“上海校园建筑遗存探秘系列”,我们一起走入上海市市东中学老教学楼,阅读、感受这座校园典雅古朴的历史建筑的魅力,探寻那些被时光铭刻的印记以及生生不息的文脉传承。

市东中学老教学楼 

01

项目概述

上海市市东中学位于杨浦区荆州路42号,是全国百所历史名校之一。市东中学老教学楼位于校区西侧,建于1915年,由著名建筑师特纳(r.c.turner)设计,三层砖木结构,折衷主义风格,融合英式住宅元素,如三角山花、转角隅石、红砖窗套等,整体典雅而庄严。2015年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市东中学老教学楼鸟瞰图

2017年,为适应学校新发展,更好地利用历史建筑、提升建筑的使用舒适度,市东中学老教学楼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设计启动。恢复老教学楼的历史风貌,焕活百年历史建筑,再现历史空间,留存百年教育记忆,赓续百年教育初心。

02

历史溯源

20世纪初,聂云台是近代中国著名企业家,他年轻有为,是创办中国第一家纺织机械制造厂的先驱者。

作为民族企业家,聂云台发愿要“教育救国,实业救国”。1913年,感到杨树浦“苦无良好学校,儿童失学者多”的聂云台提议,由聂氏捐原精武体育会土地七亩和部分款项,创办华童学校。

历史南立面与北立面照片

1914年冬,正式开工建造校舍。1915年冬,校舍落成。1916年,聂云台为纪念其父聂缉椝,学校正式取名“聂中丞华童公学”,后更名为“缉椝中学”,1951年定名为“市东中学”。

03

重焕新辉

2020年,秉持“真实性、完整性、可识别性以及最低限度干预”的原则,以市东中学老教学楼1915年建成之初的历史原状作为设定,对市东中心老教学楼进行了风貌恢复。通过详实的历史研究以及细致地现场查勘考证,对照原始设计材料和施工工艺,严格按原式样、原材质、原工艺进行修缮,力图恢复建筑外部和室内空间的历史风貌,留存历史记忆。

典雅别致

建筑外立面聚焦屋顶、墙面以及门窗等重点部位,注重历史材料、质感和细部装饰的风貌恢复。力求让建筑外立面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人们在欣赏建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底蕴。

南立面修缮前后对比

北立面修缮前后对比

敞阔明亮

礼堂空间是市东中学最重要的历史场景,记录了所有的重大活动和历届师生的珍贵回忆。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修缮前的礼堂已逐渐失去其原有的历史风貌,被改建为现代装饰,历史记忆也随之慢慢悄然湮灭。礼堂是市东中学历史的核心,因此,根据历史照片及历史图纸,修缮团队真实完整地恢复礼堂格局和细部装饰,包括木墙裙、天花线脚、拱券窗套、铁艺栏杆、水磨石地面等,让建筑最重要的历史记忆得以延续。

礼堂修缮前后对比

廊腰缦回

走廊是市东中学最具特色的室内空间,墙面有连续的凹凸变化,光影曼妙,韵律交错,在历史校刊上被称为“廊腰缦回的校舍走廊”。修缮前,室内天花、挂镜线、木门窗等均非历史原状,历史照片中“廊腰缦回”的凹凸变化也无迹可寻。

走廊修缮前后对比

在市东中学礼堂的修缮过程中,设计师们邂逅了一个令人惊喜的发现——隐藏在封堵墙背后的历史场景,原本看似普通的封堵墙背后,竟隐藏着一处饶有趣味的历史场景。这一场景以廊腰缦回、蜿蜒曲折的形式呈现,单元重复的设计营造出了建筑空间的韵律感与形式美。面对这一意外之喜,设计师们迅速调整修缮方案,决定以这一场景为参照恢复走廊风貌。这一修复工程的成功完成,不仅是对市东中学历史记忆的保护和传承,更是对校园文化的一种弘扬和展示。它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每一座建筑、每一个场景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细部展示

山花装饰及檐口

窗套

栏杆及木墙裙

修缮效果

如今的市东中学老教学楼

04

周边建筑打卡

在市东中学所处区域,亦遍布着令人寻味的历史建筑,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一区域独特的风貌格局。这里,不仅能见证市东中学老教学楼焕发出的新时代活力,还能领略到市东小学从石库门的华丽转身。承载着为民服务使命的平凉路派出所展现出了庄重与威严,而瑞镕船厂旧址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的见证,让后来者直观感受到独属那个时代工业人的光荣、梦想与追求。此外,这一区域还保留着大片原汁原味的居住建筑,让人们能有机会找回逐渐消逝的生活记忆。

线路:市东小学—平凉路派出所—瑞镕船厂旧址—江浦路104弄

行走线路图

市东小学(辽阳路51弄)

平凉路派出所(杨树浦路713号)

瑞镕船厂旧址(杨树浦路640号)

江浦路104弄

通过对校园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不仅恢复了市东中学的原有风貌,也保留了城市的历史记忆,传承了爱国基因,延续了吕型伟老校长“把劳动人民子女培育成国家栋梁”的教育初心,这样赤诚的初心传承也正是历史建筑保护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充分展现了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建筑历史照片由市东中学提供,部分历史人物照片来源于网络;修缮后照片由林山拍摄。

– end 

供稿:市历保中心、上海明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编辑:何清扬

责任编辑:施伟华

来稿请投:zjwxwxczx@163.com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新闻宣传中心


往期精选


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召开住建领域重点工作调度会


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本市发布出台《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设计标准》


提升建筑务工人员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这个文件印发→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微博、抖音


上观号作者:上海住房城乡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