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丨一年之变:我从全职妈妈变成了社区“贴心人”

从全职妈妈到社区工作者,打浦桥街道丽二居民区社工林丹用一年时间,成功克服语言不通等障碍,把自己从一个社工“小白”,变成了被社区居民誉为靠得住的“贴心人”。她的故事,是坚持与成长,也是社区生活的温暖篇章……

社区,曾是我生活的背景,如今却成了我全新的工作舞台。初来乍到的我,面对着沪语的陌生、复杂的人际关系、居民的警惕目光,以及与家庭截然不同的职场环境和内心的压力。然而,正如古人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挑战反而坚定了我的信念,成为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入职之初,正值黄浦区开展“四百大走访”行动,这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安排下,我跟随经验丰富的社工前辈学习走访技巧,熟悉社区环境。不久,我便在前辈的陪同下,勇敢地敲开了居民的家门。尽管遭遇了怀疑与拒绝,但社工前辈的鼓励与指导,让我在越挫越勇中收获成长。 

挨家挨户走访居民

社区发放城隍庙提供的寿面时,我带着不安再次拜访了曾经将我拒之门外的那位阿姨。这一次,我用真诚的微笑和耐心的介绍,成功地打破了与阿姨之间的隔阂。阿姨打开家门的瞬间,不仅代表着对我的接纳,更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我深刻体会到,真心与真情,是建立人际关系的不二法宝。

在不断的走访中,我发现一户纯老家庭正面临困境。老人因腿脚不利索,日常生活多有不便。我主动向他们介绍了街道为老年居民推出的“老友卡”政策,解决了他们的用餐难题。当“老友卡”制作完成后,我和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姚老师一起把卡交到老人的手上,老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也让我更加坚信社区工作的价值。 

老人以绘画的形式表达感谢

一年的工作积累,让我在近期开展的社区电瓶车排摸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我和同事们将线上微信群与线下走访相结合,既方便了上班族,也实现了对社区居民的全覆盖宣传,有效提升了大家对电瓶车安全的认识。

过去一年来,我从被居民们称呼为“喂、欸、居委的……”,变成了亲切的“小林”。这简单的变化,见证了我从一名社工新人成长为社区不可或缺的一员。也让我不断加深对社区工作的认识。那就是通过日常的点滴小事,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建立起信任与亲近。

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的老朋友和“贴心人”

记者手记:

林丹的故事,是每一位社区工作者的缩影。她的成长,不仅是个人能力的飞跃,更是社区和谐发展的见证。让我们向每一位在社区默默奉献的工作者致敬,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爱。


记者 / 宋梅

编辑 / 张姗

图片 / 打浦桥街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黄浦区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学习研讨会暨区委中心组学习会举行


2. 影像故事丨南昌路上,有道不尽的上海故事……


join us 


上观号作者:上海黄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