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到手” ,粮食大镇相州这样干

5月15日,诸城市相州镇的一片麦田格外显眼:麦秆粗壮,叶片厚实,麦穗饱满。“不出意外,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相州三村53岁的种粮大户王培刚说。

王培刚今年种植的小麦品种是济麦22。相州镇农业办公室主任赵炳国说,济麦22不仅抗倒伏能力强,还具备很好的抗寒性,不容易被剧烈的天气变化“打垮”。

正值灌浆期的麦田一片碧绿。

济麦22、济麦23和鲁原502等是相州镇近几年主推的小麦品种,是从数百个小麦品种中筛选出来的。

“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过去全镇种植的主要小麦品种有十五六个,其中有些是农户从外地自己引种的,不一定适合本地种植。有一年,一个村引进的小麦品种非常高产,但不适应当地环境,一场病虫害,当年小麦减产50%以上。

粮食要丰产,找到合适的良种是关键。近年来,相州镇将全镇9万余亩粮田按土壤、光照、水源条件等划片,在不同的区域建立相应的良种生产基地,通过试验,选择最适应这些地块的作物良种,实现了作物品种的全域改良。

小梧村以及周边村庄的土地水肥条件好,这里的主栽小麦品种是马兰1号和烟农1212。“这两个品种喜欢大肥大水。”小梧村种粮大户王茂林今年种了500亩,主要选用了这两个品种。2022年,他种植的马兰1号亩产达到1614斤,夺得潍坊市小麦亩产第一名。

种粮大户在察看小麦生长情况。

徐洞村及附近的几个村,地处半丘陵地区,土地瘠薄,相州镇在这里的主要推荐品种是鲁原502。“原来亩产也就五六百斤,种了鲁原502后,产量都能达到800斤以上。”徐洞村村民王金福说。

相州镇实现主要农作物良种全覆盖,这与当地大力发展良种繁育有很大关系。

5月17日,潍坊市密州种业有限公司的小麦种子生产基地里,正值灌浆期的上千亩麦田一片碧绿。

“现在地里种着马兰1号、济麦22、鲁研951、鲁研128等50多个小麦新品种,我们要从各小麦品种在抗病、抗旱、抗倒伏、耐盐碱及产量等方面的不同特性及优良表现进行比对,以选出最适合诸城种植的品种。”公司总经理范洪河告诉记者。

密州种业有限公司的小麦种子生产基地里,种植着50多个小麦新品种。

而这50多个新品种,是密州种业从4000多个小麦新品种中筛选出来的。从2018年开始,密州种业每年投入100多万元进行种业创新。2023年,公司被认定为首批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

公司还在甘肃、海南及当地建立种子繁育基地,年可销售各类农作物良种1000多万公斤,其自主研发的两个玉米品种已进入山东省区域试点三年,今年有望通过审定。

良种还要良法配。赵炳国说:“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多次农业技术培训,前两天刚进行过一次小麦灌浆期的大田管理培训,马上还会组织收割、存储培训。”

种粮还需要培训?王培刚种了17年地,今年就碰到了新问题。“浇完返青水后,小麦叶片就开始发黄,根部也像生了锈,后来请教专家,才知道是得了叶枯病,浇水时浇大了,又遇上了高温天气才引发的。”

专家、种子经销商、种植大户等在密州种业有限公司的小麦种子生产基地查看小麦长势。

按专家开出的药方“抓药”,病害很快得到控制。“品种好,管理也要跟得上。从播种期间的种子处理到后期的大田管理,如今种田相比以前精细多了,产量自然逐年稳步提升。”王培刚说。

地力提升、科学栽培、绿色植保、水肥一体、一喷多促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越来越为相州镇的农民所熟悉,“看得见、听得明、问得清、已掌握、用得上”,越来越多的田地开始尝试先进实用技术。

农机加农艺,减损又增效。目前,在相州镇为民服务中心,农机手正在紧锣密鼓地检修农机,确保农机设备在麦收期间正常运行。“全镇有大中型拖拉机2100台,配套农机具7200台套,机具配套比达到1:3以上,粮食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极大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这些都为‘三夏’生产提供了科技保障,增加了丰收底气。”赵炳国说。

“今年麦子长势不错,加上机收减损,不出意外的话,一定能有个好产量!”和王培刚一样,很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都在铆着劲争取丰收。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郭杰 通讯员 刘煜 王晓涵 李朝晖

上观号作者: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