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主任毕燕龙教授荣获“第六届白求恩式好医生”

喜报

在医学界,白求恩精神代表着无私奉献、为患者尽心尽力的行医理念。近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主任毕燕龙教授被白求恩精神研究会评为“第六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学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他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好赞誉。

▲“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证书

在黑夜里“寻”光的人

毕燕龙,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主任,同时担任多个国内外学术职务,包括德国眼科学会会员、美国眼科学会会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眼视光分会委员、全国智能医学常委、全国智能眼科学会副主委、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兼秘书(眼底病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免疫学会眼免疫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眼科专委会委员(屈光不正防治学组副组长)、国际泪膜和眼表协会(tfos)中国区委员、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眼科专委会副主委、中整协海峡两岸分会眼整形副主委等。

毕燕龙以其高超的医疗技艺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被誉为“黑夜里的寻光人”。一个军绿色小箱包里面整齐摆放着他最珍爱的各式显微手术器械,从“开启”到“合上”,见证了他在每一个寻常手术日从白天至黑夜的20余台圆满手术,见证了他一个又一个从“角膜”“晶体”“视网膜”到眼睑的眼科联合手术奇迹。这些手术不仅恢复了患者的视力和容貌,更是给无数家庭带来了希望与光明。

近二十载创新求索新理念

2004年,毕燕龙从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博士毕业后,正式入职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此后的20年间,他深耕眼科前后段联合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他首创了40余种新的手术技术,多种手术技术得到了论文发表及全国推广与应用。

▲毕燕龙教授作学术专题汇报

毕燕龙早期深耕角膜病领域,但逐渐发现很多角膜病患者合并眼部其他结构病变,即使进行了角膜移植,仍然无法复明。于是,他决定学习跨亚专科眼科疾病的手术治疗,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熟练掌握了视网膜、白内障、青光眼、眼整形等联合手术关键技术,并提出了“眼前后节综合优化诊治”理念。这一理念不仅是他对未来眼科医师教育发展的期盼,更是他对患者真正重建光明的执着追求。

近二十载初心不改树标杆

“我在科里呆那么多年,看着‘小毕’成为毕主任,从来没有和任何一个患者吵过架,因为他把患者都当作自己的至亲,装在心里了。”一位眼科高年资的护士如是说。

患者王云由于车祸,右眼严重受损,几乎失去了希望。在全国多家医院求医无果后,她找到了毕燕龙教授。毕教授决定为她实施“临时人工角膜辅助下的角膜移植技术+白内障摘除+视网膜复位术”。经过2个半小时的手术,王云的视力从无到有,重见光明。

▲毕燕龙教授治愈的一位复杂眼病患者

此外,毕燕龙还成立“同舟济世,助亮红原”四川红原复明项目和眼科爱心基金,定期前往四川红原县等地区实施复明帮扶公益手术,惠及患者千人;他也组建了“同舟共济,守筑光明”志愿服务团,带领志愿服务团定期开展各类眼科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受众数万人。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白求恩精神,什么是对患者的无私关爱。

▲毕燕龙教授团队为四川红原百岁老人成功行白内障手术

近二十载深耕教学育新人

作为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眼科规培基地主任,毕燕龙坚持把教学“渗透”于临床,以身作则,做好“思政”育才和“创新”育才。

2008年,刚工作四年的他被评为“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十余年内相继荣获同济大学毕业生“心目中的好导师”称号、同济大学倪天增教育奖、同济大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称号。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他总结并形成了“三元交叉”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荣获2023年度上海市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这一模式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卓越创新、有温度的医学人才,为中国眼科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无数新生力量。

▲毕燕龙教授为小少先队员们开展爱眼科普

毕燕龙作为众多“白求恩式好医生”的一员,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白求恩精神,用自己的努力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光明。也正如他所说“其实每个好医生都是白求恩,都会在自己的岗位上或多或少默默的无私奉献着”。

致敬每一位“白求恩式好医生”!

图文|眼科

编辑|陈轩

审核|谢壮丽

上观号作者: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