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科考站创新引入“疗愈舱”:科技赋能科考队员健康福祉与环境改善的新篇章

在南极这片地球上最为严酷而神秘的大陆上,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人类智慧与自然极限的较量。在我国南极中山站,目前有20名科考队员正在执行越冬任务,如何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郝洛西教授团队提出了一项科技与人文关怀的创新——“南极健康人因疗愈舱”。


据悉,“南极健康人因疗愈舱”是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南极科考智能人因健康支持系统研究”的重要成果。该项目由同济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及上海多家医院、企业等单位共同承担。上海市科委在该课题中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科技温暖南极,疗愈身心并举


长期驻扎在南极的科考人员必须应对一系列严峻挑战,比如极端低温、极昼极夜的变化、色彩环境单调以及视觉剥夺,由此带来的视觉和心理刺激的匮乏,同时他们还要适应与外界社会的长期隔离状态,会出现睡眠障碍、昼夜节律紊乱,以及消极情绪滋长等问题。



自2012年起,郝洛西就率领跨学科团队,开始了为期12年的南极人因健康探索之旅,基于自身作为第29次科考队员的经历,她在长城站播下了研究的种子,开启了南极身心健康探索之旅。


如今,这一梦想在“疗愈舱”中绽放。


“它不仅是疗愈舱,还具有实验和医疗功能。”郝洛西介绍,“舱内安装了大量实验设备,充分发挥‘理、工、医’交叉学科与产学研合作的协力共进优势,旨在全面提升南极站区室内环境品质与科考队员生命质量,为更好地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作出我们的贡献,助力我国极地考察海洋强国战略。”


微缩空间,集成创新科技


疗愈舱集成了智能照明系统、环境一体化控制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站区噪声掩蔽系统、南极健康人因数字孪生系统、极地物联网边缘计算系统、便携式心电监护及基础医疗设备、极地站区声景疗愈等多项自主研发技术,可以进行定量调控和精准干预。



面对如此复杂的交叉学科挑战,团队的任务艰巨而独特,横跨光学、声学、热工、医学等多个科学领域,舱内每一寸空间都被巧妙利用,每一项技术都精妙融合,展现了科研团队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与创新突破。经过反复的方案调整与优化,团队最终呈现了这一精心设计的解决方案,项目的成功实施离不开跨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与不懈努力。


从南极到日常,疗愈科技的无限可能


疗愈舱的应用潜力远不止于南极。


郝洛西展望,其研究成果对于解决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高压环境下的身心健康问题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航天员的密闭空间生存,还是老年人的居家疗养,甚至是都市白领的工作生活,这一系列环境疗愈技术都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公众的身心健康。

“上海科技”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作者:拾



↓分享

↓点赞

↓在看

上观号作者:上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