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5个“国际茶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饮茶和大规模种茶的国家,千百年来,爱茶人士不计其数。北宋文豪苏轼也是其中之一,他曾用“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这样别出心裁的比喻,来夸赞茶的美妙动人。在他传世的2700多首诗作中,有茶诗数十首,内容涉及种茶、煎茶、与友人互赠好茶等等。
元丰三年,即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谪居黄州4年间,他率家人在城东门外开荒种地,除了种粮种菜之外,也不忘种茶。作于1082年5月的《问大冶长者乞桃花茶栽东坡》对此有记载:“周诗记荼苦,茗饮出近世。初缘厌粱肉,假此雪昏滞。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他向大冶长者讨要桃花茶来栽种,还自嘲虽不知饥寒能否解决,但已经惦记着饱食后需要喝茶,来提神醒脑。
1097年,苏轼被贬惠州已两年多,刚建好了白鹤新居,他又开始种茶了。写于这一年2月的《种茶》诗云:“松间旅生茶,已与松俱瘦。茨棘尚未容,蒙翳争交构。天公所遗弃,百岁仍稚幼。紫笋虽不长,孤根乃独寿。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能忘流转苦,戢戢出鸟咮。未任供舂磨,且可资摘嗅。千团输太官,百饼衔私斗。何如此一啜,有味出吾囿。”
《种茶》全诗20句,详细记录移栽老茶树的全过程。在春雨之后,他把寄生松树间的枯瘦老茶树移栽到白鹤岭,不久老树长出密密的新芽,诗人颇有几分自豪地宣称,不管是进贡皇帝的团茶,还是民间斗茶所用的饼茶,都不如喝自家园中所产的茶那么有味。
爱茶心切、情趣高雅的苏轼,在煎茶时亲力亲为,他在《黄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中描写说,“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这样细致的活儿,不敢交给仆人去做。
苏轼以煎茶为题的两首名诗,分别是作于1072年的《试院煎茶》和作于1100年的《汲江煎茶》,从“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到“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从“贵从活火发新泉”到“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两诗均描述了对煎茶火候的把握、取水的讲究、茶水滚沸时翻起的白沫和发出的声音等,但是,写作时间毕竟相差28年,《汲江煎茶》在意境上更显老成,没有了前诗“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的直抒胸臆,取而代之的是“枯肠未易经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的含蓄简淡。
写《汲江煎茶》时,诗人身在海南儋州,距离生命的终点已经很近,虽然对取水烹茶之事仍旧兴致盎然,但作为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他在喝茶之余不再叫穷叹老,而是坐听更声,静静感受时光的流逝。清代纪昀赞此诗“细腻而出于脱洒,细腻诗易于黏滞,如此脱洒为难”。
以茶会友,茶香情浓。苏轼一生交游广泛,友人之间经常相互赠茶寄茶,也因此留下诸多诗篇。如《赠包安静先生茶二首》中明白晓畅地写道:“建茶三十片,不审味如何。奉赠包居士,僧房战睡魔。”
在贬居黄州时所作的《寄周安孺茶》,被后人视为苏轼的咏茶代表作之一。此诗开篇视野宏阔:“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在赞叹茶的超凡脱俗之后,诗人概述从周公姬旦开始的饮茶历史,并生动描写茶叶的采制、烹煎、品尝过程以及饮后“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的美妙感受。这首五言长诗共120句,计600字,是苏轼茶诗中最长的一首,读来有滔滔不绝的气势。
《谢曹子方惠新茶》《和蒋夔寄茶》《和钱安道寄惠建茶》等诗作,从标题即可看出,都是苏轼写来谢友人赠茶的。他丰富的茶知识在诗中展现无遗,“粃糠团凤友小龙,奴隶日注臣双井”,这里的龙凤团茶、日注、双井等均为茶名。在长期的贬谪生活中,苏轼足迹遍布各地,这也为他品尝各种茶提供了机会,正如他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中所云:“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这里的“尝尽”二字实非夸张。
当然,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写茶也是写人生、写自己。《种茶》诗里,那棵被荆棘缠绕、被树木遮蔽、被天公遗弃的老茶树,在移栽后迅速忘却流离迁徙之苦,长出蓬勃的新芽,这种遭遇和性情岂非酷似作者本人?后世读者对此心领神会,清代汪师韩在《苏诗选评笺释》中评道:“茶根移种,经雨而生,谪居殆用自况。故曰‘天公所遗弃’,曰‘能忘流转苦’,词旨了然可见。”
“乳瓯十分满,人世真局促”,苏轼在《寄周安孺茶》中发出如此感叹。碗中的茶汤满溢丰盈,而人世间却如此局促狭小,两相对比,怎不让人叹息。幸好,茶所带来的愉悦,能给诗人疲惫的生命一个喘息的空间、一份温情的抚慰。显然,在苏轼“人生所遇无不可”“死生祸福久不择”的超然旷达中,有一份来自茶的滋养和助力。
苏轼茶诗中也不乏与江苏相关的句子,著名的如“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宜兴古称阳羡,这两句诗赞赏用无锡惠山泉水煎泡的宜兴茶。好茶需好水,苏轼曾带名茶来试惠山泉水,并写下“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些诗句现在都成了当地的文化名片。
1101年夏天,苏轼于常州辞世。九百余载光阴倏忽即逝,如今,起源于中国的茶已风行于世界。透过苏轼茶诗中的曼妙词句,我们仿佛仍能看到手捧香茗的他,那般风雅自在,那般享受当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玉琴
上观号作者: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