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牵大手,“社区小先生”以社区为舞台书写成长与奉献的故事

“小先生”有大能量,我的社区我做主。日前,宝山区第二届金牌“社区小先生”争章活动在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初中部举行,60名“社区小先生”轮番上台,声情并茂地分享自己的故事与感悟,讲述了一段段有关成长与喜悦、关爱与奉献的故事。

争做“小先生”,关心身边人身边事

“我是小学生,变做小先生。粉碎那私有知识,要把时代儿划分。我是小先生,这样指导学生:学会赶快去救人,教了又来做学生。”当家住杨行镇紫辰苑的王乔恩身着长衫,字正腔圆地背出陶行知先生所作的《小先生歌》,台下立即响起欢呼。

1932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宝山创办山工学团时提出“小先生制”,即儿童可以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即知即传、即学即教。步入新时代,宝山团区委联合区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发扬和践行陶行知先生“教育实践理念,创新提出”,聚焦少先队员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尊重新时代少年儿童成长规律,强化劳动实践和社会实践,促进少先队员的全面健康成长。

家住顾村镇成亿宝盛家苑的陆怡然说,当了“社区小先生”之后,自己时时刻刻关注着社区环境,不但养成了随手捡拾的习惯,还和其他“小先生”一起组成了“小小调查员”队伍,对小花园等公共区域进行调查,并向所有居民发出倡议,呼吁大家把烟头、纸巾等垃圾扔到它们正确的归属地。

不只关心身边事,“小先生”们也通过各种方式关爱着身边人。“在小区里住了很多年,邻居们曾经只是‘熟悉的陌生人’,参与‘小先生’活动,真正观察社区、关心社区,认识更多小伙伴、老伙伴后,我才真正有了家的感觉。”王乔恩在演讲中的这番话得到了许多“小先生”的共鸣。

家住淞南镇新梅淞南苑的王雨安个子不高,讲起话来却格外“有范儿”,声音洪亮有感情。前不久,他作为“小先生”参与了居委组织的“我爱老宝贝”生日会,给几位高龄老人过生日,朗诵了一首《满江红》。王雨安说,“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我发现关爱老人其实很简单。”家住杨行镇福地苑一居的吴沫辰说,通过寒暑假期间与社区老党员的结对交流活动,同龄人都被老一辈人身上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品质所深深感动。“我们会把他们作为榜样,一起为社区贡献力量。”

“‘小先生’制能培养孩子什么素养和能力?孩子们的讲述回答了这个问题。”陶行知先生曾孙、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副馆长陶侃在点评时表示,“‘小先生’制的开展培育了孩子们善于发现社会问题、体察人心民意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与老师、同学、居民建立良好关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这些人文素养会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小手牵大手,社区明天更美好

随着“社区小先生制”的深入开展,少先队员及其所在家庭的其他成员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升。

令王乔恩骄傲的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如今都成了社区志愿者,发挥医疗知识特长为社区提供服务,住在友谊路街道的爷爷奶奶也成了社区内的垃圾分类达人。来自呼玛三村的张希文说,妈妈是一名光荣的社区志愿者,也是自己行动的榜样,未来希望影响更多家人、朋友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

自2021年“社区小先生制”实施以来,全区7.8万余名少先队员到社区报到,带动11万余名家长参与社区事务,其中1.35万余名青年家长成为社区骨干志愿者。顾村镇成亿宝盛家苑组建了“七彩志愿心”家长智囊团,结合社区少先队员的实践爱好、优势特长,以15人为一组,成立了向日葵、啄木鸟、小超人等7个小联盟,大家通过组团考察、圆桌畅谈等方式,共同研究当下社区治理顽疾。友谊路街道宝山三村成立了17支少先队员和家长联合志愿者小分队,淞南镇淞南十村成立了“超人爸爸议事会”,杨行镇紫辰苑成立了“小辰籽”航帆志愿团队……

舞台上,家住庙行镇和欣国际花园的刘雨涵和爷爷刘金余的组合演讲博得阵阵掌声。作为一名退休警察,刘金余用通俗而真挚的话语表达了对孙女和其他“小先生”的赞许,在他看来,“小手牵大手”一定会让社区的明天更加美好。

听着“小先生”带来的故事,罗泾镇团委副书记十分感慨。她说,许多社区干部都在交流时表示,“小先生”带动全家人参与助力社区治理的模式让社区的凝聚力、行动力增强了不少。比如在宝通家园,“小先生”主动关注小区道路拓宽事务,与家长联合调研、征询居民意见,最终整合各方需求,把扩建改造方案给到了居委。在大家的努力下,今年4月宝通家园110号旁道路拓宽问题顺利得到解决。

宝山团区委负责人表示,宝山区以“社区小先生制”为抓手,立足传承内化于本土文化的教育实践理念,将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与践行“人民城市”建设理念、创新社区治理要求紧密结合,建立家、校、社互为补充、有机联动的工作体系,创设了社区动员机制,基层组织力、号召力、动员力大幅提升。以“社区小先生制”为支点,未来将进一步撬动教育、文旅、企业等各类社会资源,通过“教育引领+生活场景”的营造,让“红领巾”走进社区,做社区治理和服务的“小老师”,帮助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同时,为基层社区创新治理赋予更多新内涵。


编辑:宋鸽

资料:上观新闻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上观号作者:上海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