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在上海市科委指导下,由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和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办,上海高新技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清科创业联合承办的“2024科创&金融系列活动之——医疗健康投融资发展论坛&生物医药与医疗健康专场路演暨上海市生物医药投融资发展联盟项目路演”活动在上海前滩中心圆满落幕。本次活动旨在助推生物医药与医疗健康领域的项目创始团队融合更多产业资源,获得更多科技金融和投融资领域的服务支持,近200名政府机构、金融/投资机构、项目创始人、产业上下游及不同环节的孵化者参加了会议。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翟金国在致辞中表示,市科委十分重视生物医药企业面临的投融资问题,携手商业银行推出了支持初创期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专属信贷产品;携手保险公司推出了生物医药临床试验和产品责任保险,以保险工具助力支持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成果的转化;携手投资基金和龙头企业助力早中期生物医药项目的发展,推进上海生物医药投融资生态圈建设。
对于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回报的生物医药行业而言,实现科技与金融的双向奔赴、相互成就,需要政府、金融、企业三方付出更大的努力。他强调,政府部门应当主动作为,搭建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强化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更好携手各方建立“生态圈”、盘活“蓄水池”。生物医药企业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经营管理能力。金融机构应当强化对生物医药行业的研究,潜心挖掘好的赛道、好的项目,建立符合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产品创新体系和风控体系,链接各类资源,努力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为了集聚科技金融领域各种创新要素,完善科技金融结合的服务体系,在本次医疗健康投融资发展论坛和专场路演活动现场,启动成立了“科创&金融投资服务联盟”,通过举办“科创&金融”专业化系列化的活动,搭建集聚早期投资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服务平台,促进科技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强化对优质早期科创项目发现和投资培育,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实现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和相互成就。
会上,由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海通证券、上海生物医药基金、清科创业共同启动“科创&金融投资服务联盟”成立仪式。
✦
✦
“医疗行业价值依旧,
现在是摸索
新模式的起点”
✦
海通证券投资银行医疗健康部联席负责人张子慧发表主旨演讲《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趋势》,他认为:虽然医疗行业投融资热度阶段性下行,但老龄化加剧形成的刚性需求、前沿技术跨越革新、产业升级趋势等促使医疗行业价值依旧;研发型创新药企要通过差异化创新+精准化并购的策略实现价值;现阶段需要调整实现价值的投融资策略,例如抓住中国融入全球生物医药并购市场的机会,要明确目标与定位,扬长避短,匹配合适拼图。
✦
✦
“创业是在回答产品上市时市场
需要一个具有
什么竞争力的产品?”
✦
龙磐投资董事黄文娜结合自身从业经历和经验分享《从产业运营角度看医疗器械投资风险分布》。她从市场需要一个具有什么竞争力的产品为切入口深入浅出的分析了投资风险的分布。她认为,目前产业与资本都在转型期,从产业运营角度看医疗器械的投资风险分布,创业早期应该明确市场需要什么样竞争力的产品,从而通过产品设计与定型、动物试验、产品注册和准入以及销售来整合资源,最终完成价值实现。
“整理心情、坚持下去、阵痛蜕变,生物医药行业都是朝阳行业,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这是圆桌论坛嘉宾的共同建议。
在圆桌论坛环节,嘉宾围绕生物医药投融资市场趋势、行业调整期、bd合作方式、逆周期布局等多个市场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合伙人郭秋杉,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科技金融中心副总经理郑必有,上海市科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杰,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bd部副总经理李梅,海通证券健康行业组联席负责人张子慧,分别从生物医药专业投资机构、银行、国资背景投资人、行业头部企业、券商机构的视角分享了对当前大环境下的业务策略、信贷产品设计思路、投资与并购思路及策略等方面的经验和感悟。
李梅认为,前些年bd合作多数是欧美中型企业非常多,近些年随着国内市场趋冷,早先想ipo的项目现在是反而开始以bd合作方式热起来了。大型制药集团可以为产品从临床前到正式上市的全过程中提供解决方案,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biotech公司在项目周期任何阶段与大型制药集团合作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郭秋杉谈到,过去三年,生物医药投资领域经受了深度的调整,机构对投资阶段和领域赛道的偏好也在快速切换,初创企业的生存发展与资金来源也更多样化,最近一年,国际并购市场呈现出回暖的趋势,中国biotech与跨国药企活跃并快速增长bd交易是黯淡融资环境下的一抹亮色,不仅展现了中国工业开发能力得到国际认可,也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提供了资金支持。我们期待着中国投资人信心的逐步恢复,国家能通过更多方面的政策引导更高质量创新的转化,为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吴杰分享,当下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生物医药产业结构性矛盾仍将较为突出,创新将是产业的唯一出路。作为上海和国家战略,生物医药一直是国资大力推进的细分方向,布局涵盖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未来将依托国资平台,持续整合政产学研用资等各方面资源,为产业做出更多的赋能。
郑必有表示,生物医药行业在股权融资遇到寒冬,但从银行债权融资角度来说,有所不同,反而竞争较为激烈。生物医药是上海先导产业,是各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重点领域,2019年工行就开始投入生物医药信贷领域。近2年,上海工行每年数十亿金额在持续增长。上海工行组建了生物医药专业团队,对生物医药信贷领域持续深耕细作,已为涵盖创新药、cⅹo、细胞治疗等各类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有效解决了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生产、商业化推广等各个阶段的资金需求。
张子慧谈到,从春节开始到现在,市场自有的调整机制,已经有了新的变化,开始做出改变,仔细评估项目,整体情况是开始有所好转,现在是摸索新模式的起点,类似境外bd业务,国内很多不同单位的角色,在逐渐开始适应。
在下午“生物医药与医疗健康专场路演暨上海市生物医药投融资发展联盟项目路演”环节,搭建了闭门路演+展会交流的形式,来自海内外的9个项目进行了专场的路演和展示交流,分享了他们不同细分领域的产品思路和融资需求,这些企业大都是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深智透医、海每康智能医疗、艾缇亚、百趣生物、捷思英达这5家企业都曾参加过“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立项,有的还成长为“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具备良好的市场发展潜力。投资机构、金融机构、行业上下游等嘉宾认真聆听、热烈讨论,现场洽谈,活动为项目的融资搭建了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桥梁。
今天多方联合顺利举办“科创&金融系列”首场活动,未来将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搭建好各方资源汇聚的平台,为科研、产业、金融带来更多相互交融的机会,解决企业的切实需求,促进更多创新药械的成果转化,推动更多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脱颖而出、茁壮成长,为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
•
✦
滑动查看更多
来源: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
编辑:蓝悦
↓分享
↓点赞
↓在看
上观号作者:上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