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示范村故事丨浦东牌楼村:打造高标准基地 连接新零售市场 描绘“水韵鹤乡”新画卷

从“提篮小卖”,到如今的链条式、品牌化发展,浦东新区航头镇牌楼村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建成千亩蔬菜园核心区和盒马数字农业中心,打造航头镇第二个“盒马村”,带领全村百姓走上了一条新的致富路。


牌楼村地处航头镇西北部,是浦东中部乡村振兴示范带的西起点,也是绿色田园风光(产业)带上的重要节点。按照“农业+”“农村+”的融合发展思路,近年来,牌楼村一体化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将“水韵鹤乡 和美牌楼”的美好画卷变成现实图景。



引来产业添活力

四月,春和景明。在牌楼村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的温室大棚内,刚种下不久的番茄秧苗正茁壮成长。一旁的蔬菜处理车间,包装好的绿叶菜也“整装待发”,准备运往多家盒马鲜生门店。


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项目是牌楼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有力抓手。占地218亩的高标准蔬菜“智慧工厂”,拥有100亩连栋温室,全程实现数字化、机械化操作。整个“智慧工厂”分布着20个传感器、78个控制器,实时记录蔬果从定植到采收的全过程。


上海盒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该项目的运营主体。作为一家致力于推进“互联网+科技”全产业链农业科技公司,近年来,盒米科技依托阿里巴巴的新零售生态盒马鲜生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形成了以销定产的新型农业产业c to m模式。“牌楼村是盒马在航头镇建立的第二个‘盒马村’,这个项目是盒马发展订单农业的上游生产基地,主要对接盒马上海供应链运营中心。”基地负责人张鹏飞介绍道,“我们根据盒马订单来做生产规划。采摘后的农产品会直接在基地内的蔬菜包装流水线上加工处理,接着再由我们自有的物流系统进行配送。”



自2020年首个“盒马村”落地浦东新区航头镇以来,几年时间,“盒马村”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将分散、孤立的生产单元连接到新零售的大市场。如今,一批批盒马蔬果订单源源不断地从城市派往乡村,农产品销路更稳定。在不愁卖的基础上,与盒马的合作也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标准化、精细化、品牌化改造。“我们以‘统一种源、统一种植、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七个统一为标准实行管理,园区规模化种植茄果、绿叶菜,年产量达720吨。”张鹏飞说,“去年,项目带动种植基地700多亩,实现订单增收约35万元。”


据悉,通过盒马数农系统,基地打造了数字农业中心和冷链仓储物流控制中枢,搭建从生产种植、分拣加工到销售流通的全过程“数据可视化”,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品牌”全产业链,确保蔬果源头安全、稳定,助力农产品优质优价,以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农业发展,吸收村民就业近50人,壮大村集体经济每年约23万元。


不仅如此,近年来,乘着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的东风,牌楼村与上海海关、张江集团联建联动。依托上海海关职能优势,指导盒米科技、农夫果园、鹤丰农庄等经营主体开展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出口蔬菜种植基地备案、出口水果果园注册登记等资质备案工作,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打造航头农产品出口高地,并积极引入张江集团联建助力,通过招商平台,落实结对村招商引资利益分享机制,项目化一体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此外,为加快推动“绿色田园风光产业带”建设,牌楼村还与长达村、丰桥村、沈庄村沿林海公路形成呼应,以千亩蔬菜园核心区建设为契机,延伸农业产业链,融合现代农业、数字农业、工坊市集、展览展示、休闲观光、运营招商等多元业态。



融合发展促和美

广袤田野,生机勃勃;千年古村,活力满满。随着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深入推进,以及航头第二个“盒马村”的精心打造,牌楼村的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牌楼村,村域面积4.44平方公里(耕地3296亩),境内s32高速公路、下盐公路贯通东西,林海公路穿越南北;辖24个村民小组,总户籍1516户、户籍人口3541人、常住人口4355人。作为古上海“鹤窠村”遗址和鹤沙古镇的重要源头,牌楼村历史悠久、文脉绵长,千年古河盐铁塘穿村而过,三国时期东吴华亭侯陆逊曾养鹤于此。2010年,牌楼村成为上海世博会“城市与乡村互动演绎基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等称号。


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亮丽底色。在创建过程中,牌楼村依托多彩秀美的乡村环境和毗邻都市生活圈的先天优势,全域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增设水岸景观和滨水区域步道,新建2处网红打卡点。生活污水处理率、达标率均实现100%。同时,牌楼村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保留江南民居肌理,累计修缮和整理民宅170余栋,提升改造73处庭院围墙、菜地篱笆。整新现有道路体系,全域开展杆线序化整治,新增路灯90盏;全面提升“四好农村路”及沿线景观,新增绿化5.5万平方米。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近年来,为传承好文化根脉,留住乡愁记忆,牌楼村深入推进“六个一”乡愁文化工程,打造华亭鹤窠文化ip,布局阅读牌楼、诗话牌楼等特色文化小品,传承村庄丰厚记忆,赓续乡村深厚文脉。据了解,“六个一”乡愁文化工程,即写好一本航头故事,编撰一套村志,编写一套历史文化乡土课程,保护一批老建筑、老树木,挖掘培育一批文化传人,建设一村一馆。


“我们联合东华大学团队编印了盐鹤绘本,开发了校本课程等,并节点化布局文化小品,以浓浓的乡愁文化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塑造根魂。”牌楼村党总支书记钱承介绍道,村内还将设置遇见鹤窠、寻鹤之美、鹤窠奇缘、瑞鹤新说等一系列ar沉浸互动,利用新技术创新乡村文化呈现形式,打造建筑可阅读、文化可感受、乡村可共创的“鹤文化”主题新农村。



带上vr设备,市民游客便可与鹤同行,从村口牌坊出发一路重温寻鹤之旅,飞过稻田与河流,越过拱桥与廊亭,掠过产业基地,游览焕然一新的牌楼村。同时,利用鹤窠公园、鹤文化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等现有场所,牌楼村积极开展美化家园、平安巡逻、垃圾分类等各类乡村精神文明主题活动;发动村民组建“鹤韵”舞蹈队、“夕阳红”腰鼓队、“沪剧大家唱”等村级文化团队,举办农民丰收节、乡村音乐节等活动,以文化滋养乡情;选树“最美牌楼人”“最美家庭”,用典型故事树立精神标杆;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刘晴晓 

摄:袁梓涵 刘晴晓

上观号作者:上海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