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共性技术难题,长三角如何扩大科创“朋友圈”?

“成立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要是围绕数字技术赋能数字经济发展,进行前瞻性的共性技术研发,发展长三角地区的共性产业生态,利用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实现长三角地区共性资源的互通,例如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的产业互补性非常强,可以形成资源共享机制,推动产业的协同发展。”作为此次新成立的三个平台之一,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蔡立志说道。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是长三角科研院所联盟正式运作的第二年,近日,长三角科研院所联盟成员大会暨2023-2024年度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


以“长三角”之名“握指成拳”

将资源最大化利用

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本次大会宣布正式成立联盟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实验动物与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和长三角集成电路关键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将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为技术策源推动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实验动物与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旨在整合长三角地区分散的实验动物资源和研究水平。”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淑武说道。


“我们想通过整合长三角地区的实验动物行业相关资源,包括协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结合各方力量,最大化利用这些资源,并通过协同合作推动技术突破,加速更多‘从0到1的发展。为长三角地区的生命科学研究等生物医药领域提供更多优质的实验动物模型,共同推动生物医药的高质量发展。”

联盟,意味着平台共建、服务共享、数据共用、政策共通。如果给联盟换个名字,可以是更时髦的“朋友圈”,也能叫更实际的“资源库”。而整合科技资源、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集聚和培育优秀科技人才,是此次联盟成立两个专业委员会和一个服务平台的主要目标。


长三角集成电路关键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成员、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方磊认为,“整合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领域的企业和科研院所,最大程度地整合资源,梳理大家对于集成电路领域中的关键技术需求,来解决大家共同的问题。”

会议当天,还开展了长三角创新企业需求项目路演等专场活动,为企业与科研院所搭建了信息互动、资源共享的平台。


打破地域限制

“从产业需求出发,提炼出共性技术”

成立联盟,意义何在?

2022年8月,长三角科研院所联盟成立。2024年,是长三角科研院所联盟正式运作的第二年。



“联盟现在已经一岁多,我们更要加强自身建设,形成合力,我们希望能够更加贴近成员单位的需求,以确保跨专业、跨领域、跨区域的合作更加鲜明,更有针对性。”长三角科研院所联盟理事长,上海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秦文波表示,联盟今年的工作在加强需求对接,促进科研院所联盟的应用技术向产业界落地推广的同时,还将加强联合攻关,集中优势力量,为建设长三角国际创新高地添砖加瓦。

据悉,2024年联盟的总体工作把握由“建框架”向“强功能”转变主线,重点围绕联盟三大任务尤其是实施创新工程发力,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兼顾沪苏浙皖相关重点产业,并以盟员单位专业领域突破为补充,策划推进一批项目落地、一批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组织一系列活动,加强机制、制度、品牌三个方面的建设,推动联盟加速发展。

“从产业需求出发,提炼出共性技术,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这些共性技术,以供成员单位深入攻关,从而提升产业的赋能能力,为新生产力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秦文波希望,联盟成员单位不仅要具有国内一流自主可控技术,能够支持国内创新技术发展,还要打破地域限制,针对产业需求建立多个跨区域跨专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携手开展联合攻关,解决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需求,实现“科技创新核聚变”。


“上海科技”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作者:许织


↓分享

↓点赞

↓在看

上观号作者:上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