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交大人“科技论剑”推动原始创新,“交大2030”计划2024年项目申报启动

4月1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新行政楼,2024年度“交大2030”计划宣讲暨项目展示交流会进行。“交大2030”计划2024年度b类、c类项目的申报这一天正式启动。

“交大2030” 计划自2022年起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设立。谈起“交大2030”计划的取名,委员会原主任林忠钦答道:面对当前的科技发展瓶颈,学校希望有十年以上持续的、中长期的支持给到符合学校未来发展、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需求的科技重点领域及研究方向,充分激发交大人勇攀高峰、攻坚克难、开创未来的创新精神与活力,并且在“十五五”期间推动一批具有交大特色的若干领域的重大原创性成果产出。

稳定的科研资助是高校科技创新的“压舱石”,是科学家坐稳冷板凳、投身长期颠覆性基础科研的“定心丸”。“交大2030” 计划资助的项目既有瞄准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聚焦“从0到1”原始创新的“大项目”;也有从事前沿创新领域研究,具有高风险、非共识、颠覆性特点的“小众项目”。a类项目为自主培育的重大科研项目,支持战略科学家及科技领军人才,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学校优势力量,融合各类创新要素资源,经学校认定并有专项经费支持的战略性、前瞻性、引领性和交叉性的研究平台和重大项目。b类项目包括两类:重大基础研究类:倡导 “0到1”的原始创新,瞄准世界级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或实现影响人类科技进步的变革性技术突破;关键技术攻关类: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核心技术需求,解决国家重大装备、重大工程、重点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c类项目主要支持35岁及以下科技人才开展前沿创新领域的高风险、非共识、颠覆性研究,不限领域范围,旨在鼓励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激发思想灵感火花、勇闯无人区,为培育学术创新思想提供种子基金。

“交大2030”计划的核心,是激励科学家们开展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的研究。鼓励科学家们勇闯科研无人区,敢啃硬骨头,通过“深挖”与“交叉”双管齐下,推动未来三到十年取得若干重大研究成果与突破。目前两期已支持b类项目13项,c类项目30项。

2024年度“交大2030”计划宣讲暨项目展示交流会也是一个科学展示大会,各位专家学者借助该平台,与跨领域的学者多交流,拓展合作,通过学科交叉催生创新思想。

据了解,2024年度“交大2030”计划申报方案有诸多优化。主要体现在:

——尊重项目的研究的科学规律,改良经费支持体系。b类项目对已获得校内经费支持的项目不予资助;b 类项目分为实验类和理论类,实验类项目经费原则上不超过 500 万元/项,理论类项目经费原则上不超过 300 万元/项;对于实施成效突出的c类项目,根据项目需要,可以给予滚动或提级支持。

——关注重点领域,强化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地位。b类优先支持人工智能、未来电子技术(集成电路)和心理学等领域,要求一般不少于3个学科方向联合申报,如涉及产学研合作项目,企业配套经费原则上不低于校拨经费的2倍。

——改革传统项目的评审方式,以科学年会的形式进行项目展示交流,促进学科交叉、科技创新。

在“交大2030”计划b类项目的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金石教授团队开展偏微分方程及相关问题的量子算法研究,相关成果入选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期刊,并于2023年11月受邀作月度演讲报告。该期刊是科学计算和应用数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期刊之一,入选的论文是由编委遴选过去五年内在该杂志发表的极具创新性或近年来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论文。金石教授是自该系列推出以来唯一在jcp上发表过两次演讲的作者,上海交通大学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过三次演讲记录的学术机构。

在“交大2030”计划c类项目的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李听昕、刘晓雪团队(实验)与美国田纳西大学张阳团队(理论)合作,在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现并验证零磁场条件下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存在的成果发表在物理学研究领域的著名期刊《物理学评论x》上,并被重点推荐。他们设计制备了新型转角mote2莫尔超晶格器件,通过开展电学输运实验,直接观测到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存在的确凿证据,该工作是国际上同期两个独立实验工作之一(另一实验工作由美国华盛顿大学xiaodong xu研究团队完成)。该研究开启了零磁场条件下研究分数电荷激发、任意子统计等新奇物性的大门,为拓扑量子计算等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机遇。

摄影:胡思华

关注请点文章主标题下“东方教育时报

或查找搜索公众账号

=== 从教育的视角看社会 | 从社会的视角看教育 ===

上观号作者:东方教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