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上繁花番外篇 | 历时6个月只设计一扇门,为何这么长时间?

近期,武康路湖南路的转角公寓——密丹公寓,最后一项修缮内容揭开了面纱。入口作为建筑的重要部分,一扇精致装饰艺术风格的铜艺木门取代居民自行安装的防盗铁门,让密丹公寓完整复现了摩登样貌画龙点睛,在武康路上也形成了新的亮丽风景。

▲修缮后的密丹公寓

▲修缮后的入口大门

01

项目概况

密丹公寓由义品洋行在1931年设计建造。“密丹”为其英文名“midget apartments”的音译。密丹公寓的宅基地经道路与转角切割,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在这个占地面积仅93平方米的基地上,义品洋行的主任建筑师marcel guillet巧妙地布置了这栋迷你公寓。它以极小的占地,在街角形成独特的建筑体量,塑造了转角的城市街景。

2023年,因屋面漏水、管道老化、墙面剥落等因素,区房管局正式启动密丹公寓的保护性修缮。

▲立面修缮中的密丹公寓

02

历史回溯

密丹公寓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迷你的建筑体量,更在于其丰富的装饰细节和独特的设计手法。最令人惋惜的,这幢建筑经过百年的风雨入口大门,已非历史原物。

▲密丹公寓的立面装饰

▲居民安装的大门

自古以来,入口大门一向是建筑的重要部分,入口的处理方式在上海的近代建筑中十分丰富,古人言“宅以门户为冠带”,门是住家品味和资望的象征,它早已突破了仅仅作为开阖建筑的狭义范畴。项目伊始,基于如此特别的一幢公寓,大门的历史样貌考证、如何恢复成为了一个重点考量的难题。

通过查阅历史图纸档案,收集了很多历史照片,考证到大门层叠波浪式的装饰图样。因该建筑内凹的入口设计,无法找到拍摄到大门相关的影像资料,具体细节依旧存在很多疑问。

▲密丹公寓主要立面历史图纸

来源:上海市城建档案馆

修缮过程中通过采访楼内老居民,大致厘清了近30年密丹公寓大门的变迁历史,上世纪90年代初,楼内居民印象中为简陋的两扇红色木板门,后因木门腐朽等原因,楼内居民集资安装了防盗铁门,一直沿用至修缮前。历史大门的样貌依旧蒙着一层神秘面纱。

03

调查研究

1920-1940年间,大量装饰主义风格公寓类建筑在现今衡复风貌区内设计建造。由于直接资料的研究陷入停滞,项目组开始调研衡复风貌区内的相近时期相近类型的摩登公寓,从中获取总结装饰风格大门的共性特征。

项目部通过走访阿麦伦公寓、凯文公寓、贝当公寓并查阅相关图纸资料,铁艺木门是同类型装饰主义风格公寓建筑的常用形式。项目部最终选择该种形式制定方案恢复木门。

▲项目部调研相近类型公寓大门

▲高安公寓大门照片

▲凯文大门公寓照片

▲贝当公寓大门设计图

04

居民参与

方案制定后,项目组组织开展居民沟通征询会,秉承历史建筑保护居民参与的理念,在遵循保护原则的前提下,考虑居民的使用需求,提升居民获得感。在会上,居民基于大门的使用,提出了电子门禁、注重隐私的使用需求,设计师均纳入设计范围予以回应。居民也直言非常期待这扇门的重现复原。

▲居民意见征询会

▲基于居民意见的大门详图

05

精细打磨

▲项目组赴厂家调研

在设计细节上,设计也加入了巧思:大门的门把手,沿用了密丹公寓内邮箱上的“ma”(midget apartments缩写)字样,公寓的名称可以被来往的路人阅读;大门的玻璃,经过反复比选,选用了磨砂水纹玻璃,满足居民隐私需求的同时,水纹与“层叠波浪”的装饰线条相得益彰。

同时,定加工阶段,项目部多次赴加工厂查看金属装饰构件定加工情况,选定相应的颜色材质,力求符合建筑调性。

▲密丹公寓内

木制信箱“ma”字样

▲密丹公寓入口大门现状

▲“ma”字样门把手

与水纹磨砂玻璃

这些摩登的木门和铁花,是有历史灵魂的,也是与人深刻相连的。在所有的家宅建筑构件里,很难想象有任何一种会比门更加频繁的与人接触,以及成为人之间的交流媒介。很多人喜欢这些门,喜欢视窗和铁艺,根本原因在于它牵动的人情世故,以一种不浮夸的美学形式和亲密的方式,以归和迎的场景。

上观号作者:房可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