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成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长傅小兰担任首任院长。
学院将整合校内外相关优势资源,全力打造独具交大特色的心理学,开展跨学科研究教学,凸显“心理学+人工智能”的学科特色。
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科自2003年创建,于2011年、2014年分获心理学、应用心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精神病学与心理学进入esi前1%学科,成为学校第19个全球前1%学科。同年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旨在汇聚各方力量,大力推进学科交叉和融合。2020年获批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3年u.s.news精神病与心理学国际排名第109名,较2022年排名提升45个名次,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上海交大心理学院首任院长傅小兰介绍,心理学院特别关注与人工智能学科的交叉融合。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所驱动的心理学研究将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心理服务。心理学院将努力探索人工智能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情绪识别等方面的应用,推动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为“大健康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心理学院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的新生力量,将积极融入学校整体学科布局,因地制宜结合校内其他优势学科如人工智能、航天航海、计算机科学、工程科学、语言学、管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在学科交叉中夯实“大设施-大科学-大健康”的交叉科学研究范式,成为学校推动“双一流”建设的闪亮学科增长点。
在学科布局方面,心理学院将重点聚焦临床与健康心理学、脑与认知科学、管理与社会心理学三大方向。其中,临床与健康心理学作为优势与特色学科方向,将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医疗资源和研究力量,开展深入的临床研究和健康促进工作。脑与认知科学作为重点交叉学科方向,将结合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前沿技术,探索人类大脑的认知机制和智能发展。管理与社会心理学作为重点培育学科方向,关注社会变革中的心理现象和管理问题,为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科学的心理支持和建议。
学院将联合校内相关院系设立如“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协同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企事业单位打造一流的实践教学平台,共同培养“求实学、务实业”,具有国际化视野、扎实专业基础、良好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心理学人才。学院还将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服务的新模式,推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素养提升,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专业、全面的心理支持。同时,学院将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 | 谢然 通讯员 潘思宇
图 | 谢然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观号作者:第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