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地处上海远郊,受农村重敛厚葬传统习俗和入土为安思想的影响,散埋乱葬陋俗一定程度存在。据统计,2012年底前,金山区散埋乱葬历史存量约6万穴。为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区民政部门积极谋划,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散埋乱葬清理整治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2023年底,金山区入葬农村公益性墓地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至84%,累计清理整治散埋乱葬4.9万余穴,整治率达82.8%。
“多维发力”高位推动
全面提升农村葬式管理能级
我区制定了《关于加强金山区农村葬式管理的实施意见》,并于2013年起开展骨灰流向跟踪管理及散埋乱葬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将整治成果列入各街镇年度考核。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出台配套奖补政策,对新死亡人员入葬农村公益性墓地及原散埋乱葬经动员后主动迁入公益性墓地或经营性公墓的丧家给予每穴500元补贴,提高村(居)民入葬农村公益性墓地意识和迁坟意愿。鼓励各街镇因地制宜完善基层自治章程与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头雁”效应,以正面案例和榜样力量引领新风正气。
“疏堵结合”分类施策
平稳有序推进整治工作
在殡葬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金山区积极探索创新入葬新模式。近年来,公益性墓地已逐步形成了“林地墓地结合”“草坪葬”“骨灰堂”等3种节地生态安葬模式,社会反响良好。此外,还指导各街镇根据排摸底数建立“一穴一档”工作台账,按照先易后难、分类推进原则,采取就地深埋、易地迁埋、整合归并等方式分类整治。密切关注整治进展和社情动态,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有关问题,防止引发社会矛盾或负面舆情,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和社会稳定。
“一码到地”科技赋能
实时监测骨灰流向信息
殡葬管理作为智慧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推进现代殡葬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势在必行。区民政部门先行先试,探索建立了“一码到地”智慧殡葬信息化系统,积极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管理新方式,实现“遗体-骨灰-墓地”全闭环跟踪管理,形成墓区一码互通、辖区一码直录、全区一码统管的殡葬管理体系。通过实践及优化,“一码到地”系统已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应用,为全区逝者骨灰流向统计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有效解决了人工统计数据易缺漏、时效性不强等问题,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同心并力”整合资源
凝聚跨部门综合监管合力
在农村,散埋乱葬大部分涉及占用农田、耕地,且老百姓传统殡葬习俗根深蒂固,如果不加大事前的介入宣传引导,散埋乱葬治理整治难度更加突出。为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持续深入,后续区民政部门将以金山区入选全国殡葬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区为契机,聚焦散埋乱葬整治难点,依托“一码到地”智慧殡葬信息化系统,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加强事前对骨灰流向的监管,联合属地政府及相关责任部门建立殡葬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加强跨部门综合监管联动效能,形成多方共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通过聚合资源优势互补,打破“单打独斗”的局面,释放出“1+1>2”的叠加效应,进一步拓展散埋乱葬整治成效。
散埋乱葬整治作为殡葬改革工作的重点难点,不仅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接下来,区民政部门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着力攻克殡葬改革难点,为推进金山区殡葬事业健康发展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记者 | 王佩永
通讯员 | 蒋伟琼
编辑 | 干钰琼
责编 | 潘婷 何小燕
上观号作者:上海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