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教委印发《上海市义务教育质量绿色指标评价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版)》(简称“绿色指标”3.0版)。此次发布的“绿色指标”3.0版在充分吸收1.0版和2.0版经验成效的基础上,在聚焦关键要素评价、优化评价方式、强化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升级,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01
“绿色指标”是什么?
“绿色指标”是衡量上海市义务教育的学生发展、成长环境、均衡程度和增值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自2011年起,上海实施“绿色指标”评价,用“绿色”尺子为义务教育学业质量做“体检”,引领建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诊断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引导区校开展基于证据的教学改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市教委明确,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绿色指标”3.0的评价对象确定为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的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以2年为一个评价周期,每个周期内,第一年抽测初中,第二年抽测小学。
“绿色指标”评价结果不与学生毕业升学条件挂钩,不需要学校、师生展开针对性训练,也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
02
“绿色指标”3.0版评什么?
“绿色指标”3.0主要考查 “学生发展” “成长环境” “均衡程度” “增值发展”四个方面。
“学生发展”主要考查“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劳动素养”,以及“创新素养”“学习品质”等方面的情况。
其中,“品德发展”重点考查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道德行为规范以及基本国情常识掌握情况等。
“学业水平”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领域上的表现。
“身心健康”重点考查学生的体质健康与积极向上的心理状况。
“审美素养”重点考查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
“劳动素养”重点考查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
“创新素养”重点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等。
“学习品质”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等。
“成长环境”主要关注学校育人过程中“人际关系”“学业负担”“课程教学”等方面情况。
其中,“人际关系”重点关注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等。
“学业负担”重点关注学生为完成课内和课外学习任务所付出的时间成本。
“课程教学”重点关注校长和教师实施课程方案的情况,提升学校课程教学质量的能力等。
“均衡程度”主要考查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异程度。此外,还关注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水平的影响等。
“增值发展”主要考查区域以及学校的变化情况,包括各区和区内各学校“绿色指标”评价结果的跨时间变化。
03
“绿色指标”3.0版有何不同?
为强化五育并举的育人导向,“绿色指标”3.0版设计了“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劳动素养”等考查要点。新增道德与法治测评,新增“劳动素养”测评,在测评过程中贯彻五育并举,促进五育融合。
学生的身心健康一直是“绿色指标”关注的重点。“绿色指标”3.0版优化了“身心健康”指标中对心理状况的考查;新增“人际关系”测评指标;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与情感能力”有关的测评指标,改进相关指标中对 “交往能力”“协作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等相关监测点的测评。
学生的核心素养被放在更突出地位。“绿色指标”3.0版在学生“学业水平”测评上,主要依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方法和观念等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素养水平,确保学科命题更具开放性、综合性与引领性。
科技和创新成为新一版“绿色指标”的重要关键词。“绿色指标”3.0版对原有的“科学”学业水平测试进行迭代升级,增加“工程与技术素养”内容,强化对学生科技素养的测评。同时增加“创新素养”测评。
04
“绿色指标”3.0版如何开展测评?
据了解,自2024年起,上海将按计划陆续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学科测试卷、计算机交互式测评任务、调查问卷等工具实施测评。
所有区、校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开展统一测试,测试总时长为1天。测试原则上安排在本校,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综合考虑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和评价报告的指导性等因素,原则上测试时间安排在4—5月。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查看原文件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观号作者:第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