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第二立面】汉口路110号中南大楼的华丽新生

中南

汉口路110号

大楼

百年外滩,十里洋场;古今交错,中外荟萃。全长1500米的汉口路,东起外滩,西至西藏中路,它曾被称为报业街、海关街、金融街,又叫三马路。汉口路110号是一栋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百年建筑,始建于1917至1921年间,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于2021年4月起,历时一年多,大楼完成了最新一轮的修缮工作。

保护修缮

      汉口路110号迄今一直处在上海的中心区域。大楼南(正面)临汉口路、西临江西路、东临四川中路,均是各种商业贸易机构和市政管理机构云集之处。

本次修缮前后南立面对比

大楼占地面积约一千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六千余平方米,初建成时为地下1层,地上5层,加建至7层后建筑总高度达到30.84米,建筑风格为新古典主义。大楼的保护类别为三类,修缮要求建筑的主要立面、主要结构体系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不得改变,外立面均为重点保护部位。本次主要修缮保护内容为:建筑南立面、东立面、西立面及大门,门厅、底层大厅及室内特色装饰,如天花石膏线条等。

大楼修缮过程中,在充分尊重保护建筑的历史原貌的同时,也慎重对待保护建筑的现今状况,包括历史缺失与不同时期改扩建遗留下的痕迹,根据历年使用后历史材料的不同状态,采取了不同的修缮策略。

大楼外墙饰面

大楼外墙饰面经前期调研,局部清洗水刷石表面所附涂料后,所见水刷石饰面式样芜杂,经走访大楼曾经的使用方和施工方后得知,此前历次修缮过程中,对水刷石修补重做范围较大,使原有水刷石饰面有大块面色差。为了确保外墙修缮后的观感效果,并延续城市记忆,本次修缮工程仅修复外墙面空鼓及裂缝,清洗现状涂料外表浮灰,局部脱落缺损部分以同色涂料修补。

裂缝、空鼓修补

墙面脱皮

水刷石清洗、修复

修缮后的底层西墙面,与2层墙面的侵蚀污损形成鲜明对比

大楼入口

大楼底部勒脚和主入口及上方石材装饰均采用日本德山花岗岩打制。这些花岗岩都是建筑原石,属于重点保护部位,经历了百年的风雨,出现了缺棱掉角、裂缝、腐蚀及孔洞等问题,需要加以修缮。

(1)针对小于3毫米的细小无剪口裂缝,先采用防渗水乳胶注填,再用同花岗岩石材一致的石胶嵌补;

(2)针对大于3毫米且没有爆裂和缺损的较大裂缝,在裂隙内用细针式压密灌浆低碱水泥拌防渗水乳胶进行胶合封闭;

(3)针对缺棱掉角的则采用胶凝材料粘固技术进行修补,修补材料采用同质花岗岩石料。

大楼室内装饰

本次修缮中,保留了部分吊灯、栏杆、门窗套等装饰构件,重现了原历史风貌的装饰。取材用色多采用与建筑外立面协调的金色、黄色、褐色等,另增加米灰、橄榄绿、灰蓝等具有金融气质的色彩,使空间更柔和明亮,同时也兼顾了建筑功能转换的空间需求和历史建筑风格的整体性。

大堂顶棚玻璃修缮,采用两层夹胶钢化玻璃与彩色玻璃制成。彩色玻璃制作是一个复杂的工艺,即在白色玻璃上用瓷釉手工彩绘,再将彩绘好的玻璃入高温炉使颜料渗入玻璃,随后将烧制完成的彩绘玻璃按照图样用h型断面的铅条固定焊接。

现状吊顶经拆除后,露出了始建时的精美线脚,结合现代办公空间需求,将机电管线隐藏于增加的假梁中,局部展示历史天花。通过精心修复后,大面积展示的历史天花彰显出上世纪20年代上海一流办公空间的气度和风貌。

历史天花

淡雅的色调

搭配精雕细琢的线脚纹理

延伸出别致的建筑元素

钢窗是重点保护部位之一,仅建筑外窗就有20种规格,共计170余扇,作为曾经风靡半个世纪的黑色实腹钢窗,内嵌柳桉木压条。现有钢门窗框面为黑色混水漆做法,窗玻璃柳桉木压条又是清水漆,在同一扇窗上实施两种工艺是一大难点。原门窗五金件为合金铜质,主要包括执手(拉手)、风撑、合页、铰链、插销、弹子插锁、地弹簧等,修复艺人全部进行原样原位保护修缮,精心清理,缺失部件按照历史样式定制,原位安装,并经修缮设计师确认后完成安装。

滑动查看

多功能会议厅修缮提升了原有舞台和会议设备,天花采用了软膜灯光,营造出自然、明亮、均衡、柔美的效果。

建筑是立体的诗篇,漫步于百年历史的汉口路街区,抬头看向夕阳下,洒落着金色余晖的精致悬挑小阳台,这些经过修缮匠人精心呵护的建筑,不禁让人深深感叹外滩百年风华的厚重底蕴,国家对于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重视与推崇使得更多历史建筑得以重现风彩。

项目信息

建筑名称:汉口路110号(原中南银行大楼)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修缮设计/竣工时间:2021年4月/2022年8月

建设单位:上海久事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s&a思岸国际设计事务所

施工单位: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建浩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摄      影:许一凡、王吉祥

上观号作者:房可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