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火成炬向春行|全球70%的瓶盖都从这里来,这家新材料公司春节“爆单”了

编者按:新年开新局,盛会谋胜势。在全省两会召开期间,新华日报社启动“新春走基层”活动,并在交汇点开办“‘新’火成炬向春行”专题,紧扣“新”字,聚焦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新消费场景、新职业、重大项目新进展等,展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强富美高”的好风景。

交汇点讯 春节前,江苏苏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讯新材)门口,一辆辆满载大货车正在加紧卸货,16吨一卷的钢卷堆满了厂区的备料车间。“订单就已经排到了半年后,赶在春节前备足了8万吨的原料,现在正是开足马力满产运转的时候!”该企业生产计划总调度师余鑫振奋地说。

苏讯新材是一家集基板、镀铬板、系列不锈钢等产品研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金属包装生产厂家之一。尤其在皇冠盖新材料和光缆复合带产业中,该公司分别占国内80%、50%的市场份额,是名副其实的单项冠军企业。

“大家比较熟悉的饮料瓶盖就是一种最常见的皇冠盖,全球70%左右的盖子是从我们这里出去的。”余鑫自豪地告诉记者,几年前,他们做的还是进口替代产品,如今,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已经在全球市场占下较大份额。

从约两米高的钢卷开始,开料、成型、精整、包装……整个生产车间里,几台十多米高的巨大的轧机组高速运转,一个个轨道车穿梭不停,上百亩的车间中,除了几名工人在日常维护外,大多数的工作都在高度自动化地进行中。

“根据客户的要求和不同行业、用途、国家的标准,将一捆捆钢卷‘私人订制’成符合对应厚度、硬度、延展性、耐腐蚀等标准、特性的钢材。”余鑫说,简单来说,公司主要对比较原始的钢卷进行深加工,再打造成各种符合订单需求的新材料,客户企业拿到货后,在自己的生产线上,仅需1至3秒,就能“压”出一件各项参数全部达标的瓶盖或是罐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也是该公司在短短几年间,从一个原本“作坊式”的小微企业,迅速成长为行业巨头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前我们这个行业基本是国外巨头垄断核心技术和相关要素,技术壁垒很深。”余鑫介绍,8年多前,苏讯新材还是一个“作坊式”小公司,这几年里,在沭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同国内顶尖高校开展合作、招引人才,成立了博士生实践站和4个省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短短几年研发出了可以满足23个国家和不同行业的新材料,陆续申请到50多项专利,通过了质量、环保、安全、能源、知识产权、两化融合6大体系认证,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等2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

“政府和园区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除了政策和人才招引外,长远的发展眼光帮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余鑫指着车间旁的一个“小房间”介绍,在发展布局阶段,园区和县委县政府就多次建议公司走绿色发展道路,帮助该公司投建了一个变电站,将日常生产中产生的热能收集储存,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帮助他们对接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利用离子交换技术,实现有害物质回收利用和自主可以大幅减少有害物质98%。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以及制造过程中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入生命周期思想,满足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环境绩效的综合评价要求,加快企业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达到工信部倡导的绿色制造水准,大大提升公司的绿色发展水平。

“订单八成以上都是欧洲国家,他们对各种罐头、饮料之类食品级的金属包装需求量很大,所以要尽快赶制、发货。”余鑫告诉记者,由于春节期间国际订单持续保持增长,公司很多员工都放弃了回家过年的机会,留在公司里加班加点抢生产。

“公司给我们每个人发了春节礼盒,不仅有米面粮油、肉类、营养品等六件套,还在每天的工资基础上,再加了3倍薪水,现在干一天就有800元。”工人赵师傅告诉记者,此外,为了让大家过好春节,公司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集体年夜饭等庆祝活动,并定下了节后的免费旅游计划,让大家在公司过年也能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通讯员 孟亭 相哲

上观号作者: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