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江苏!| 姑苏: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

“姑苏”是苏州最古老的地名及雅称,据史料记载,姑苏之名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最早出现在《墨子》的《非攻篇》中,说吴王夫差“自恃其力,伐其功,誉其智,怠于教,遂筑姑苏之台,七年不成”。之后,《荀子》《韩非子》等著作在追述吴越争战时也都使用了“姑苏”这个地名。

隋文帝在灭南陈后,为了消除前朝的不利影响,发起了一次大规模“改地名”活动,改姑苏为苏州。

姑苏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长期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使“姑苏”名字家喻户晓。

游客在姑苏区颇具江南水乡风情的山塘古街观光游览

在今天苏州平江路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幅快800岁的《平江图》,这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石刻地图。《平江图》清晰地反映了南宋平江府城的基本面貌。现在苏州古城格局基本与当年类似,水陆并行相辅相成的交通系统仍保留至今。

2012年9月,苏州市姑苏区设立。作为老城区,姑苏古城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带着历史的记忆,是“江南文化”最为精华的所在,传统古韵绵延千年。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苏州下大力气保护古城。古城中所有的建筑都必须以北寺塔之高度为限,楼宇的最高天际线不能超过76米。

如今的姑苏,古城保护有序推进、各大项目陆续开工、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如同一幅巧夺天工的“双面绣”。

文字:白雪

摄影:王建康/视觉江苏

设计:郑玲玲

翻译:卫鑫

鸣谢: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上观号作者: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