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基本民生保障职能,长宁探索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工作

长宁区民政局坚持守正创新,立足基本民生保障职能,探索流动儿童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协同发展机制,让流动儿童安全有保、亲情有护、心理有依、发展有托。

建立监测摸排机制

切实履行关爱职责

上门走访摸清底数

结合主题教育“进万家”大走访活动,指导各街镇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走家串户,掌握辖区内流动儿童信息,沟通了解儿童的健康情况、生活状况,精准评估儿童困难近况,做好信息登记并定期上门入户探访。

信息加持精准关爱

充分利用“社区云+儿童福利”应用场景、“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云”信息系统、随申办“未成年人关爱平台”等,结合实有人口登记信息,建立流动儿童人员信息定期更新机制。江苏路街道依托大数据排摸和“社区云”平台强化“三筛三查”,通过居住证办理和经济普查新增商铺信息数据比对,结合实地走访核实,为社区流动儿童主动发现提供新路径。

加强宣传排除隐患

充分运用微信群、新媒体、社区宣传栏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对流动儿童及其家庭的安全教育。各街镇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协助流动儿童及其家庭排查用电、用气等安全情况,对存在风险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北新泾街道根据辖区内流动儿童较多的特点,联合团工委发布假期活动,对参加爱心寒托班的流动儿童送特色活动进托班。

精准突出需求导向

延伸关爱服务触角

贴近实际需求

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流动儿童在城市社会融入、良好教育、环境安全和多元支持上有较大的需求,长宁区举办“龙行龘龘,前程朤朤”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实践活动。虹桥街道开展“虹翼迎新春 红星心向党”儿童关爱系列活动,通过组织流动儿童参观爱国主义阵地、制作传统民俗手工,持续丰富流动儿童的假期生活。江苏路街道举办“儿童友好街区议事会”,组织包括流动儿童在内的未成年人设计愚园路“未来街区”环境模型,发起儿童友好社区logo和公共座椅设计征集,营造共同探索、共同发声、共同成长的氛围。

关注心理健康

通过定期走访、“物质+精神”关爱等举措,重点关注其心理健康问题。区民政局携手相关社会组织打造“心之旅”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化的心理援助服务。新泾镇依托未保站,组织专业社会组织针对流动儿童及其家庭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天山路街道联合橙禾澄心临床心理诊所开展今年第一期“t3家长课堂”,以“如何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家长”为主题对流动儿童家长进行指导。

推动多方协同联通

织密多重关爱网络

以协同实现联通

深化“家-校-社-政”“家-校-社-医”“家-校-社-企”等的“3+n”多方联动,将关爱服务资源建起来、活起来,切实做好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新泾镇深化“家-校-社-医”联动,整合多方力量积极开展流动儿童信息排查,识别流动儿童面临风险,组织流动儿童开展科普手工活动、假期安全教育活动等,加强流动儿童监护人的监护意识。

以队伍夯实基础

区民政局下发工作提示,要求各街镇做好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工作人员违法犯罪记录查询工作。江苏路街道以“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儿童社工+其他社会力量”“3+n”未成年人关爱保障队伍为基础,结合流动儿童集中在租户、商铺家庭中的特点,把居民楼组长、房屋协管员和经济普查指导员也纳入流动儿童关爱服务队伍,织密流动儿童关爱保障网。

以资源保障发展

推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进一步做好儿童福利资源库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流动儿童关爱服务。目前全区共有38家从事专业儿童工作的社会组织。吸引爱心企业、慈善个人参与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天山路街道邀请辖区爱心企业对流动儿童开展“关爱儿童健康 与你共‘童’成长”为主题的健康知识普及活动。

上观号作者:上海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