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24日),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专题审议会,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和专题会议。3位复旦人参会并发言,一起来看他们的发言亮点。
赵东元:科学研究没有快车道,但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有快车道
“对于科学家来说,优秀的论文和实验室宝贵的成果,不能让它们躺在杂志上、锁在电脑里,它们应该走向工厂生产线,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相辉研究院院长赵东元在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专题审议会上发言表示。
他认为,现阶段,连贯性、合理性、真正符合科技规律、可操作性的政策还不健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要走的路还是有点长、需要的时间还是有点久。科学研究没有快车道,但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有快车道。怎么让这条路走得更快,走得更畅,拥有中国高铁般的速度,过程能像一网通办那样丝滑,需要政府做些调研和协调统筹。
赵东元建议,一是要做好法律方面的保障。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绕不开知识产权问题。尊重知识产权可激发科研人员巨大动力,我们迫切需要完善法律制度,营造全民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加健全的法律保障。二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政策赋能,市场化运行。科技成果转化也是一门学问,专业性很强,光靠政府机构、高校、科研机构的行政人员来做远远不够,也没那么专业。希望政府给予相关政策支持,不仅是允许科学家找专业团队做转化,更要鼓励他们找专业的人做成专业的事。
钱军:大力推进上海打造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枢纽
十四届市政协常务委员、民建会员、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发言表示,应大力推进上海打造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枢纽。大力发展科技自主创新既是前沿科技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保障。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上海要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努力打造国内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在这个过程中,他认为关键之一是做好核心技术的国产替代与国际合作之间的平衡。建议在产业链上至少有三个环节可以做好相关工作: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和服务。
第一,大力发展研发总部经济并促进创新产业集聚。上海现在已经形成了科创中心的基本框架体系,在此基础上,应持续大力发展研发总部经济,支持更多国内外企业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提升基础研发创新实力和技术转移落地的能力。第二,应该全面推进创新产业合作并积极拓展上海“朋友圈”。随着大语言模型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领域越来越呈现融合创新的趋势。要系统梳理重点发展产业的链上关键企业,从整体产业链评估这些核心节点企业的风险,进而制定多元化及个体化的相关政策,也要积极拓展国际“朋友圈”。第三,不断完善创新配套服务业并优化创新产业生态,高端科技创新产业不只是前端研发和终端制造,我们也要做好产品端销售和服务。
田梅:以国际大科学计划为引领,增强上海跨学科跨层级跨领域创新协同效能
上海市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执行院长田梅在今天上午的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中建议,要增强上海跨学科跨层级跨领域创新协同效能。
田梅建议,要持续强化大科学领先优势,对上海牵头实施的大科学计划给予持续重点支持,建立若干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全球总部,建设支撑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立面向全球科学家开放共享的国际数据中心、资源中心、样本中心和培训中心,打造国际化、开放性的新型研发机构和高能级创新平台,以顶尖设施和优势资源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汇聚上海。
她表示,要鼓励和支持大科学计划成立高水平国际科技组织,集聚各国创新主体和组织来沪发展,巩固和拓展全球科技合作网络。组织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领军学者带领重要潜力中青年专家发起新的大科学计划,努力使上海成为全球科技的“方向引领者”“议程制定者”和“赛道铸造者”。
同时,还要重视大科学成果转化,将全链创新、多链融合的理念贯穿在大科学计划的组织推进全过程,实现“边科研、边转化、作示范、早收获”。研究建立配套的多层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创新联动项目体系与接力转化机制,建立概念验证平台和专业化高质量孵化器,依托相关平台等对一些高风险高成本的技术开展募资和投资,促进技术熟化孵化,解决好一批初创企业“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相关部门也要协同设立从科研到应用转化的配套机制。
来 源
校统战部、上观新闻、上海民建等
组 稿
校融媒体中心
责 编
王晓洁
编 辑
邱洁心
▼更多复旦新闻,敬请留意复旦大学官方网站。
上观号作者: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