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住宅维修资金续筹及公共收益使用案例选编》新鲜出炉啦!家人们一起来看吧~

 小区老旧电梯要大修,

可维修资金账户余额不足!

小区停车费收入明明很多,

却“不翼而飞”!

业委会委员辞职了,

业委会工作无法正常运作!

……怎么办?

      我们此次收集整理了18个维修资金续筹和公共收益使用管理的成功案例以及6篇延伸阅读,汇编成册——《商品住宅维修资金续筹及公共收益使用案例选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从金桥镇“项目化筹资”补上维修资金缺口,到金山区山鑫联城小区探索停车费收入管理新模式,再到上海最大单体开放式社区——康城社区居委会首开先例代为履职,以点带面,化难为简,化痛为通,为进一步推动维修资金和公共收入规范化、透明化管理提供借鉴,把超大城市的精细化治理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

“上海物业”推出“案例选编”栏目

本期关注:

“年迈”大楼浑身是“病”

“滴水成河”“无痛”续筹

      “年迈”的双阳综合大楼浑身是“病”。历经屋顶、电梯等公共设施维修更新改造后,维修资金已经见底,低于30%红线。但是无论是一次性续筹,还是续筹至50%,开展起来都遭遇了很大阻力。面对续筹压力,双阳综合大楼小区业委会听取区房管局和延吉新村街道城建中心的指导意见,采用与物业费一并收取的方式,按每平方米0.2元/月的续筹标准开展日常筹集,滴水成河、细水长流,既保证居民日常经济生活不受影响,又能“无痛”稳步推进维修资金的续筹工作,保障大楼正常运作,一举两得。

      双阳综合大楼是一幢建造于90年代初期的独幢大楼,总面积14,317.13平方米,总计134户,见证着二十多年来杨浦区的发展。

      2017年,物业企业接手该小区后,大楼的维修资金账户中仅有59万元专项维修资金。与此同时,“年迈”的大楼也浑身是病,经过近几年对大楼屋顶、电梯等公共设施的维修、更新、改造,截至2020年底,大楼的维修资金仅余20万元,已低于30%的续筹警戒线,续筹工作迫在眉睫。

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续筹工作启动初期,无论是一次性续筹到50%的方式亦或者是分期的续筹方式,都是一笔不小的金额,多数居民觉得经济负担太重,难以接受,续筹工作举步维艰。

      如何实现突破,区房管局先后召开续筹推进会、培训会,定期下发续筹工作指导意见,督促指导延吉新村街道续筹工作。街道城建中心积极指导推动业委会、居委会、物业企业“三驾马车”共同发力,协同商讨续筹方案。经过多方集思广益,并结合大楼的实际情况,最终,小区业委会听取区房管局和延吉新村街道城建中心的指导意见,采用与物业费一并收取的方式,按每平方米0.2元/月的续筹标准开展日常筹集,希望通过细水长流的方式“无痛”续筹维修资金。

讲解方案、征询通过

      2020年12月,在物业企业的协同配合下,大楼业委会对居民进行方案讲解,并就“滴水成河”的续筹方式开展全体业主意见征询,最终此方案以76.4%的同意率通过了全体业主意见征询,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开展。

政策指导、精准施策

      续筹工作开展中,难免会碰到业主不理解的情况,街道协同物业企业及业委会,加大续筹政策的宣传力度,解决业主的疑问;结合业主、小区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地化解续筹难题。截至2023年12月,续筹方案已初见成效,共有93户居民进行了维修资金续筹,续筹金额近95427.5元,维修资金余额比例也上升到16.21%。日积跬步,小区的维修资金日增月长,总会“满血复活”。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房屋的“养老金”,续筹工作任重道远。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以“蓄水”的方式化解维修资金续筹难题,确保房屋“养老金”不断流,形成维修资金长效补充机制,保障小区正常运作,让居民不仅“住有所居”,更加“住有宜居”。

想了解更多的维修资金续筹

及公共收益使用案例

欢迎关注

“上海物业”微信公众号

“案例选编”专栏

·end·

上观号作者:房可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