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惠民生!徐汇区最大的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签约率100%,怎么做到的?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其中“两旧一村”改造,更是解决民生痛点、回应民众期盼的民生工程。

田林路65弄是徐汇区最大的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超千户居民实现100%签约。目前居民已完成外搬,房屋正在拆除中,春节后进入建设环节,改造完成后将大幅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以前一下大雨,我家就完了,进水进到膝盖,床和沙发都浸坏。因为时间长进水,木头烂掉。满房间全都是飞的白蚂蚁,你说我怎么办?”

回忆起这三十多年来的“蜗居”生活,田林路65弄居民孔庆琴闭着眼睛摇了摇头。

墙面开裂、房屋漏水、厨卫合用,这个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房子,用破败不堪来形容最合适不过。孔阿姨实在忍受不了,就花了40万重新装修。没想到不久后,就传来了成套改造的消息。但她毫不犹豫地带头签约,街坊们都笑她有点“傻”。

“我第一个签字,没必要拖后腿。他们讲我的房子其实装修得特别好,我说这个没办法的,只要我活着,这些所谓的损失全回来了。我去吵去争,争到后面自己身体吃不消,拿这点钱看病都不够,所以我签得特别快。”孔庆琴说道。

三代同堂挤在一间16平方米的房间里,厕所还要和邻居合用,是居民潘名友这几十年来一直头痛的问题。

终于盼来了成套改造的机会,光是有独立厨卫这一点,就让老潘期待不已:“我妈八十几岁,一到晚上要上厕所,成为最大的问题。她要走到上面四层半,上次摔了一跤,坐在楼梯上面,我吓死了。以后最大的幸福就是厕所可以在家里了,门一关,就我们自己用。真的很开心,二十几年总算解放了。”

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原有的3到5层不成套房屋正有序拆除。未来,将在原址新建6幢8层和2幢11层的住宅楼。在保证居室面积不减少的基础上,每户都实现厨卫独用,增加阳台,提升居住舒适度。

同时,建造地下一层机动车库和配套用房,完善居住配套功能,提升居住品质。

田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健说,为了让群众多得益,这版拆除重建的改造方案,前后历经十年时间打磨。

“我们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了老百姓的意见。印象最深的有三条意见,希望厨房里面能够放得下一个冰箱,卫生间里面能放一个洗衣机,希望有一个阳台。后来这三条都吸收到了我们的设计方案里面去,因为归根结底是要让居民获得实惠。我们也‘消灭’了朝北户,所有房间都朝南,都有阳光,最大程度地改善居住条件。”王健告诉记者。

成套改造一直是城市更新中难啃的“硬骨头”。以田林路65弄为例,原本有22种房型,多达38种面积,改造后的房型如何让1044户居民都满意?另外,产权复杂也始终是这里改造难以推进的症结所在。

徐汇区房管局副局长周艳说,唯有通过机制创新、优化路径一点一点“磨”。以前改不成的,现在能成了。以前理不清的,现在也解决了。

针对房型设计问题,徐汇区组织设计团队与居民充分沟通,对相近面积、相似户型进行整合归并做“减法”,在居住空间上适当做“加法”。

改造后,田林路65弄有房型16种,每户增加独立厨房、卫生间和阳台,这一“去繁存简”的做法最后获得了居民的支持与认同。

同时,统筹了区域规划也是一大亮点做法。把成套改造与周边安置房项目统一规划、统一设计,通过共用通道和车库出入口优化空间布局,力求群众得益最大化。

产权问题也在此次更新过程中得以解决,周艳说:“小区内包含直管公房、宗教产房屋、售后公房等多种产权类型。关于宗教产房子到底改不改,谁来出资?这个问题之前一直没有解决。本次更新过程中,徐汇区主动跨前,市民宗局和天主教上海教区大力支持、通力合作,达成一致意见,明确由徐汇区出资对宗教产房屋一并实施改造。”

城市更新已成为徐汇城区发展转型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十四五”以来,徐汇完成了800多户的零星旧改。2023年,徐汇区零星旧改已全部完成。

今年,徐汇区将继续推进成套改造,实施“三旧”变“三新”老旧小区提升计划,加快实现“让老旧住房穿新衣、老旧小区换新颜、老旧小区居民过上新生活”。

周艳表示:“2024年,我们想以更大的力度,更快的速度,倾斜更多的资源去推进城市更新,切切实实地改善徐汇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同时,针对徐汇衡复风貌区里比较特殊的花园洋房和里弄房屋,更新改造难度比较高,我们也会做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创新,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道路。”

来源:话匣子 记者:顾赪琳

上观号作者:房可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