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
本文刊载于2023年12月19日《团结报》第6版:参政议政
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其中,参政议政工作不仅可以为相关部门科学、民主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也是民主党派成员践行初心、展现自身责任担当的体现。
加入民革十几年来,我个人在课题研究和课题成果转化方面着力,撰写了多篇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我认为,要做好参政议政工作,需要“四步走”:确定好选题、做好相关调研、多角度分析问题、用好多平台资源。
“小题大做”定选题
无论是社情民意信息还是民主党派课题都强调小切口、大格局。小切口保证可操作性,进而提高参政议政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这是质量的基本保证;而大格局则是注重大局观,设想对于相关部门的决策是否有所助益。
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两个结合:一是,将本人擅长与问题短板的结合,如能发现这类选题,则可事半功倍。2015年外滩踩踏事件发生后,我立即上报了一份关于大型活动应急预案的社情民意信息,得到了上海市相关负责同志的批示。在这样的突发事件窗口期,相关部门必然有极大的信息需求,而当时我正在策划一组关于应急管理与公共安全治理的专题论文,因此及时响应、发挥专长往往就能产出有质量的参政议政成果。二是“天线”与“地气”的结合,这要求我们日常做一个有心人,不仅要注重政策理论学习、关注国际国内形势,也要关心身边点滴小事和大众的关切。这样才能坚持反映民生民意的初衷,也更有可能为相关决策部门关注采纳。如果还想更进一步,就必须让选题具有前瞻性,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发掘未见之问题,或者探讨一些尚未达成共识的问题。
形式多样做调研
调研是为了发扬“不调研、不发言”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确保议政建言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我个人经常使用的调研方法包括桌面调研、问卷调查、座谈访谈、个别访谈和现场调研等。
具体而言,桌面调研是解决政策及政策实践的背景问题,因为参政议政最终目标是决策参考,那么就要对撰写的问题所涉及的既有政策进行梳理,以免建无效之议,比如建议已经形成政策付诸实施或建议与上位政策相抵触等。问卷调查主要提供定量和趋势的分析依据,形成的图表在课题报告中也可提供可视化参考。座谈则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所研究问题的整体,作出质性评价,其中尤其要注意设计好座谈提纲、选准座谈对象。个人访谈则是在集体座谈基础上就某一点进行更细致地了解,尤其是一些“场面上”不合时宜的话题都可以在个人访谈中展开,但要注意排除特殊性和主观性。而现场调研就是在“耳听”之外的“眼见”,结合已有信息对照观察实践,作出自己的判断。
根据不同的调研主题,选定不同的调研方法,或者结合多种调研方法,这样才能在调研中发现问题,抓住关键信息,从而帮助形成高质量的参政议政成果。
多视角分析问题
民主党派咨政建言有第三方决策咨询的意涵,因此对待同一个问题可以发挥民主党派优势界别特色等专长,不拘泥于就事论事,或采取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分析问题。
例如2021年我撰写的提案《加强本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干预系统,提高下一代综合健康素质》中,就尝试从信息孤立角度和司法系统在这一社会问题中的效能缺失分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追踪困境。与此同时,我们的建议也需要“置身事内”,也就是从相关部门的角度考虑建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有的放矢方能落地。
善用多平台资源
民革人才荟萃,民革上海市委会也为我们搭建了各种工作平台和工作网络,这都是最宝贵的支持力量。我的参政议政工作也离不开集体的帮助。
我所在的民革上海社会科学院支部自身就是一个智库性的支部,每次支部活动大家都会就近期的参政议政工作进行交流,集思广益。我所在的民革上海市委会理论与文史委员会也给我了极大的支持,不少青少年课题的调研、基层治理的问卷发放都仰仗专委会成员的协助才得以顺利展开。此外,民革上海市委会调研部也为我的参政议政工作提供了大力支持,借助他们广泛的联络工作保证了课题的进度和质量。同时,我还连续多年参与民革中央和民革上海市委会的民主监督工作,这项工作也给了我许多启发,拓展了认知,“关于深化基层治理改革”的组织提案最初的灵感就源于此。
参政议政是我们民革党员主要的履职工作,也是我们加入民革的初心所在。未来,我也将继续奋勇前行,力争在参政议政工作上更进一步。
(俞平,民革上海市委会理论文史委员会副主任、民革上海社会科学院支部副主委、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科学前沿》副主编)
来源:团结报
制作审核:院党委宣传部
(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
责任编辑:罗广洁
扫码关注
上海社会科学院积极响应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号召,以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为目标,大力实施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强阵地,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成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
上观号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