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6月,黄浦区提前半年完成40个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安装。到了下半年,虽然任务已经完成,但为民办实事脚步不止,随着一个个凝聚了巧思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充电箱陆续出现在街面上、小区里,居民群众对非机动车充电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对社区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也不断提升。
街面上的充电桩越来越多
南京东路街道牛庄居民区为二级旧里小区,非机动车保有量非常大,再加上社区公共空间和资源紧张,公共设施相对老旧,电瓶车“飞线”充电和非机动车乱停放现象,曾严重影响着居民们的生活和社区安全。街道通过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发现居民小区里确实不具备安装充电桩的条件,怎么办?
街道在黄浦区二届、三届人大代表及辖区各方助力下,创新推出牛庄路公益非机动车充电设施项目,促成了沪上首个路边非机动车充电桩点位,让周边居民、商户以及“骑手”小哥们享受到了实惠、便捷、安全的充电服务。
时隔一年,不仅该点位的充电桩维护情况良好,越来越多沿街充电桩出现在居民群众的生活中:
南京东路街道在威海路、重庆北路路口街面上安装的非机动车智能充电桩于11月投入使用,惠及顺天村、江阴、均乐等三个居民区内的居民群众;
小东门街道在南仓街沿街新建充电桩,在有限场地条件下实现了空间利用最大化,有效解决了南外滩面料市场及周边商铺、居民的非机动车充电需求,同时实现非机动车引流目标,疏导部分由非机动车乱停放引起的街面秩序问题;
外滩街道在北京东路(靠近河南中路)与宁海东路(靠近永寿路)两个路段建设了沿街智能充电桩,大大方便了那些空间狭小、无条件建设非机动车停车库的小区居民和沿街商铺用户;
老西门街道推出“小青停”项目,通过在大吉路65号门口、大吉路肇周路交叉口、大林路26号门口、肇周路179号门口以及大林路190号门口等5处,因地制宜设置了210个充电插头,且实际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让周边居民、“骑手”小哥赞不绝口。
电瓶车充电像手机充电一样方便
步高里小区和花园坊小区,都是有着百年历史的新式里弄,因公共空间实在有限,多次努力之后,不少居民对小区里安装充电桩这件事不再抱有期望。
没想到,今年下半年,瑞金二路街道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凝聚各方合力为老百姓解难题,创新推出“一户一插”个性化方案,把防水防撞且有着智能充电、漏电保护功能的非机动车充电箱装到居民们的家门口。非机动车充电设施从无到有,而且用的还是能“月结”的家里的电,居民们赞不绝口:“这个充电箱让电瓶车充电变得像手机充电一样方便,真的太合心意啦!”
原来,今年9月,一位居民私自将电动车电瓶搬入家中充电,引发了火情,对周边居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实际存在的充电刚需与存在的安全焦虑,让居民们倍感压力和焦虑。在当月召开的“民情气象员”会议和“零距离家园”理事会会议上,思南居委会广泛听取了居民代表关于加装充电设施的想法,和各职能部门一起再次对小区内加装充电设施进行了探讨,并且将相关诉求上报给街道。
街道领导和相关科室基于多次现场走访,大胆改变思路,创新性提出在弄堂墙面上安装“一户一插”的简易充电设施——这种充电箱占用空间较小,自带安全装置,电路可接入居民家中,充电箱还配有独立的钥匙,供居民在有充电需要的时候开箱,能够个性化地满足一户居民平时的充电需求。
花园坊首批15户居民的充电箱已经安装完毕,试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居民们纷纷表示:“以前很羡慕有充电桩的小区,现在我们不仅有了自己家专属的充电箱,被亲友们羡慕,还亲眼看到为了解决我们的充电难题,街道领导和居委干部一次次到现场调研,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克服一个个难题实现了我们的心愿,让我们觉得心里暖暖的,生活在瑞金二路街道很幸福。”
记者 / 范沁毅 瞿煌俊 邵林峰
编辑 / 孙超慧
图片 / 董朝杰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住得近、住得好、住得稳!从“一张床”感受黄浦的温度→
2.运行3个月,黄浦学前托育工作交出了这份成绩单→
join us
上观号作者:上海黄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