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良切面”回来了,还新增堂吃黑皮馄钝和面条

随着上海旧区拆迁改造,不少与市民息息相关的小店也搬离了原址,位于合肥路107号近顺昌路的华良切面店就是其中之一。由于一时间在附近找不到合适的场地,2021年6月,华良切面店无奈搬离了黄浦区,来到了大木桥路483号。但是,经营者回黄浦区的初心始终不变。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最近华良在广东路475号近福建中路开设了新店——华良黑皮馄饨店。店面除了保留卖切面和黑皮子馄饨皮的传统外,还新增了堂吃黑皮子馄饨和面条的供应项目,一时间吸引了不少新老顾客。

中午,记者在新店看到,门楣上“卢湾”“华良”两个字格外醒目,黑皮馄饨、皮子大王等字样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带给人们满满的回忆。店门口的立柱上,“一碗馄饨一碗面,一做就是几十年”的字样,道出了新店的经营范围和品种。

店门口的柜台上摆放着黑皮馄饨皮和切面,种类虽少,但保持了传统的经典,不少人闻讯远道而来。正在购买皮子和切面的一位中年男子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一直在顺昌路合肥路买华良切面和皮子的,这个黑皮子只有这家有。后来拆迁了,店搬到了徐汇区那边,不方便。前几天听朋友讲,在这里开了新店,就过来看看,确实是以前的东西,这下位置近多了。另外一位消费者风趣地对营业员说:“你们搬迁后,有多少人在想你们呀,不是想你们的人,而是想你们的东西。谢谢你们,还在这里为我们老百姓服务。华良真的很好很好的,呱呱叫!”

记者走进店堂看到,店堂面积不大,10多个平方米的店堂内只有12个面墙而坐的餐位。堂吃供应的是三种黑皮子馄饨,为荠菜鲜肉、蛤蜊瑶柱鲜肉和鱼籽虾仁黑皮子馄饨,还有这三种馄饨的外卖。堂吃还供应葱油开洋面和辣肉面,涵盖了传统与时尚,适合中老年市民和年轻人的口味。一位操着外地口音的消费者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是第二次来了。第一次来的时候就比较好奇,“什么叫黑皮馄饨?问了后才知道黑皮是全麦面粉的。感觉好奇,尝了尝,就觉得味道很好。这次带着两位同事一起来的”。旁边的一位60开外的阿姨告诉记者,自己是在微信群中看到的,吃了之后感觉没有变。“现在这个黑皮子上海滩越来越少了,他们能够这样坚持下来也是一个很好的传承。”

华良切面店前身是卢湾区粮食局第五粮店,成立于1949年。1983年斥巨资订制了大型制面机,其供应的切面、馄饨皮、饺子皮等在市民心目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尤其是坚持生产的黑皮子馄饨皮深受市民喜爱。改革开放后,虽然改制,更名为华良切面店,但粮店切面大王、皮子大王传承人孙礼国带领其团队始终坚持传统制作工艺,成为远近闻名的切面店。华良黑皮馄饨店店长曾懿告诉记者,从合肥路搬迁到大木桥路,老师傅还是想回到黄浦区来,“毕竟几十年做下来了,有感情的”。经过筹备1年,现在搬回到了黄浦区。虽然店小,但与原来的切面店有了不一样。开了这个店之后,很多老街坊都会寻过来的,问是否还是以前合肥路这家呀?知道真相后非常开心。“开这家店的初衷还是想维护这些居民的感情,想做好社区的这碗馄饨。这里有外卖,还有堂吃,就想把这碗馄饨做到妈妈的这种味道,让更加多的人了解这个品牌,喜欢这个品牌,吃到上海最正宗、最传统的馄饨。”

新店主打黑皮,希望通过这个老上海熟悉的传统经典,让更多消费者了解、熟悉和走进门店。“为什么是黑皮呢?”曾懿向记者透露,“因为小麦在加工过程中,没有经过精白的这个过程,更加保持了小麦中的蛋白质。所以这个皮子的麦麸等成分保留得比较好,蛋白质保留得也比较好。所以这个皮子呈现黑色的,吃起来口感有嚼头”。

那么有着70多年历史的华良切面店自从从合肥路107号搬迁到了大木桥路483号后,已经有两年多过去了,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呢?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切面店已经摆脱了刚搬迁到这里的窘境,朋友圈已经越来越大。市民陆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从合肥路一直跟到这里的大木桥路来,现在每次要吃了都会到这家店来。碰巧,旁边的一位市民也姓陆,陆先生告诉记者,与白皮子比起来,黑皮子中没有加其它东西,原汁原味的,也有劲道。

从第五粮店到华良切面店,当年一起做切面和皮子的老师傅只留下现在的孙礼国了。而曾经花巨资订购的大型制面机由于年代久远,经过拆改,如今设备比以前缩小了不少。现在每天孙师傅还是亲自带领从合肥路老店过来的几名师傅一起操作设备,把控品质。原卢湾区粮食局国营第五粮店切面大王、皮子大王传承人孙礼国先生告诉记者,顾客要比当初来多很多了,基本上要翻倍。刚过来的时候很多附近的居民不熟悉。现在搬过来两年多,很多老顾客都到这里来。那些搬到松江,搬到浦东,都过来买,乘地铁、很多人开车过来买。现在还新增了不少新单位客户。

不少市民赞许,这里种类品种多,味道也可以,应该保存下去。今年63岁的孙师傅告诉记者,虽然已经过了退休年龄,但看到有这么多消费者喜爱自己的品种,给自己增添了更多的信心和力量,计划在新年开出更多的连锁店。

上观号作者:上海黄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