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学院|榫卯主题营学回顾,一起阅读建筑绘本,制作专属小木凳

榫卯主题营学回顾

中国传统的木架结构组合方式,独具东方特色和文化之美,无论是一座建筑、一扇门窗或是一件家具、有一种相互连接的方式,都会自然而然的出现,这就是传承几千年的榫卯智慧。《家具里的力学启蒙·榫卯之美线下研学》半日营,带领孩子们一探“非遗文化”榫卯结构的智慧和精髓。

主题阅读:《榫卯的魅力》

活动开篇,导师巧妙导入主题,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榫卯结构特点和制作工艺,再辅以《600年的故宫,为什么不怕地震?》和《不怕地震的千年应县木塔》两篇科普文,展开学习什么是榫卯什么是斗拱?各种巧妙的榫卯结构以及榫卯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应用,进一步去了解榫卯结构的力学原理,探索古建筑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不倒的奥秘。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互动,对这神奇的工艺赞叹不已。

在体会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透过榫卯结构的智慧,还能学到工艺、美学、数理、力学、结构、科学等多门学科知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厅导赏:家具中的榫卯

步入展厅,精致的明清家具给了营员们不小的冲击力,这些常见的家具上有着别出心裁的设计和精巧的榫卯结构。导师带领营员们通过这些家具,以探究“榫卯在家具中的应用”为任务,引导同学们寻找隐藏于家具之中的榫卯以及它们的作用,感受在一件家具中,多个榫卯组合在一起,互相支撑,如何使家具牢固、坚韧,达到功能与结构的完美统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趣味创作体验

经过阅读和展厅学习,同学们亲自动手拼装榫卯家具模型和斗拱积木,一块一块零散的、形态各异的木料,通过榫卯的揆构,组成了完整的建筑或家具。在拼接动手中,大家学习、思考、创造,深刻认识到古老的木工技艺和民族精髓,练就工匠般的专注和坚持,还近距离感受到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结合自己在展厅中的观察和绘画、文字等方式的记录,每位营员在完成榫卯创作体验的基础上还完成了一份“榫卯探索成果”,纸张上满满的记录都是他们的心得体验。

榫卯结构是传统木作的灵魂,它承载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此次活动开展旨在帮助青少年了解我国传统工艺,提升文物古建保护意识,做新时代文化的传承人。

—— 缴费与报名 ——

1. 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报名页面↓↓↓

2. 咨询电话:021-56389041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7:00

版权声明:

上海博物馆学院(微信号:上海博物馆学院)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上海博物馆学院”版权信息。敬谢!

上海博物馆可能采集并使用参与博物馆亲子活动者的肖像(包括但不限于照片、视频),仅用于上海博物馆对上博学院课程的推广。报名者参与相关活动者视作同意上海博物馆的以上行为。

上海博物馆学院课程由上海博物馆官方设计与策划,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课程的最终解释权归上海博物馆所有。

• 上博学院 •

供稿丨上博学院

编辑丨黄娇

初审丨石维尘

终审丨汤世芬





版权声明

上海博物馆(微信号:上海博物馆)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上海博物馆”版权信息。敬谢!

联系电话:021-63723500

上观号作者: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