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普惠”来了,你准备好了么?

敬请期待!!!

快来了解一哈 

有没有不用钱也能买到的好东西呢?

答案是有的!

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为大家提供了不花钱也能在本市碳普惠指定平台兑换商品和服务的机会哦!

那么,什么是“碳普惠”呢?怎么才能参与“碳普惠”呢?“碳普惠”的运行机制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碳”究竟吧!

part 01

何为“碳普惠”?

“碳普惠”是针对本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的绿色减碳行为进行量化核算,项目或场景减排量经生态环境部门签发后,即可通过挂牌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参与交易。对于个人来说,持有的场景减排量还可以更便捷地转换为“碳积分”,就可以在本市碳普惠指定平台兑换商品和服务啦!

part 02

如何参与?

碳普惠的形式多种多样,目前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碳普惠类小程序,基于公共数据,通过资源共享实现碳普惠减排量的量化核算,达到低碳减排,从而获取激励的目的。

如首个获取绿色出行碳减排量的官方app“随申行”以及倡导全民共同参与节能减碳活动的“沪碳行”碳普惠平台等小程序,参与者可通过步行、共享骑行、公交、地铁、轮渡等低碳出行的方式获取碳减排量,碳减排量可以在小程序低碳商城中兑换为数字人民币或者碳积分参与消费或兑换。

↓ 更多优惠 ↓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碳普惠小程序如黄浦区以“绿色惠民”为宗旨的碳普惠平台、支付宝碳普惠平台、咸鱼碳账户等同样能将低碳行为转化为可用于消费的绿色“货币”,其他同类碳普惠小程序也在陆续上线,敬请期待呦!

part 03

运行机制

“碳普惠”的核心关键词为“碳减排量”。碳减排量是指对本市碳普惠减排项目或者场景所产生的碳减排效果进行量化,量化结果经生态环境部门审核后在上海市碳普惠管理运营平台系统中登记,即成为可交易的“碳减排量”。其核算依据是经生态环境部门公布的方法学,计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本市碳普惠的方法学按照“分类施策”原则,对各类减排项目和场景可分为i类方法学和ii类方法学。其中i类方法学要求更高,须满足数据可靠、边界清晰、计算严谨等条件,对应的应用范围更广,可用于上海碳市场配额履约抵销、自愿减排市场交易和公益捐赠等。ii类方法学须满足数据可得、边界完整、计算科学等条件,可用于自愿减排市场交易和公益捐赠等。

guide

碳普惠与计量

从管理办法中可以看出,“碳减排量”核算所依据的方法学,都对数据来源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i类方法学要求数据来源可追溯,参数选取须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活动水平数据须具备较强可得性和安全性,计算方式准确度较高等。

计量服务广泛应用城市的贸易结算、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导航定位、海洋探测、航空航天、特色高效农业和油气产业等领域,无论是“铁面无私”的天平还是精准定位的北斗,亦或是亿年不差一秒的锶原子光晶格钟,计量始终是精准定义世界,守护人类衣食住行,实现科技突破创新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持续为各方精准数据需求提供支撑。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上观号作者:徐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