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滨江“无碍”空间,让城市更“有爱”

惬意享受生活,感受城市温度。近年来,杨浦区接连启动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示范区、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世界会客厅”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等五个示范区建设,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关怀、寻觅到美好、探索到价值。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

杨浦滨江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

细细体味

这座城市背后的人文关怀

2022年7月22日,杨浦滨江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示范段为怀德路至明华糖厂,共1.2公里,全力打造建设开放、创新和包容的杨浦滨江空间无障碍环境,保障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更好享受高品质生活。

杨浦滨江的无障碍建设行动,还要从2021年说起。当时基层党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共同探讨如何让杨浦滨江的设施惠及更多残障人士。为此,区残联5大协会的残疾人坐着轮椅、拄着盲杖来到滨江实地游览,却发现在如厕、饮水、参观等方面遇到不少问题。比如对于视障朋友来说,党群服务中心的位置不好找,里面丰富的展示内容也看不到;而听障朋友发现指示牌太少,自己找厕所要很久,又不方便向路人询问……大家提出很多有价值的意见,比如设置语音系统、加装屏幕朗读软件、增设指示牌等等。待到次年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破土动工时,来自群众的83条建议被悉数考量、采纳落地。仅用半年时间,无障碍示范段建设就已完成。

如今,从绿之丘附近的公交站点下车,腿脚不好的朋友可以坐着轮椅一路畅通直达滨江;跟随智慧数字设施,盲人朋友也能顺利找到无障碍洗手间、洗手池、咖啡馆等场所,尽情享受滨江美景;醒目的指示牌、低位服务设施也多了起来,兼顾多种人群需求......还岸于民,还水于民,杨浦滨江让共享空间实现“无差别”

细节满满,精确到“毫米”,

让全人群享受畅游滨江的乐趣

走在东方渔人码头广场前,开阔的坡形面走廊两侧,设有黝黑色的扶手。这一设施对于常人来说不起眼,却给行走不便的人们带来莫大的帮助。细看之下你能发现,杨浦滨江主通道上的重要公共建筑都设置了无障碍出入口,方便残疾人和老年朋友游玩。

“无障碍”的背后是“无数个”微小细节。杨浦区2022年对外发布的《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导则》是上海市关于公共空间无障碍建设的首部导则,充分考虑了听障、视障、肢残等特殊人群的现实需求,对于无障碍通行设施、服务设施等布局、建设、维护都作出了细致的规定,有的甚至精确到毫米

比如无障碍通道上有井盖、箅子时,其孔洞的宽度或直径不应大于13毫米,条状孔洞应垂直于通行方向;轮椅坡道的横向坡度不应大于1:50,纵向深度不应大于1:12,净宽度不应小于1.2米,长度超过9米时,每隔9米要设一个轮椅休息平台;100%设置无障碍卫生间,保证无障碍主通道上卫生间距离小于600米;户外桌椅、饮水设施、自动售货机、垃圾桶、问询台等都要增设70到85厘米的低位服务设施,同时设施前留有轮椅回转空间……

除了空间建设的升级,杨浦还注重信息无障碍的打造,为听障人士设计“可视化”标识系统,同时面向视障人士研发语音系统,凭借数字科技为残障人士畅游滨江找到了“另一种可能”。综合开发服务于全人群的杨浦滨江语音导览系统,可以通过声音为游客提供建筑、通行导航等信息;使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信息时,能为音频信息提供字幕,给听障者提供便利;重要景点介绍制作成盲文版或有声版,与无障碍公用自助设备复合设置,供视障人士阅读;在杨浦滨江相关智慧应用中,还开发有无障碍版本,支持信息查询辅助功能,若有听障者访问,就会有人工服务将语音信息转化为短信文本或微信文本……

值得一提的是,“无障碍”并非只让残障人士和老年人受益。携带大件行李、使用婴儿车、短期受伤的市民,同样是无障碍设施的高频使用者。比如杨浦滨江的坡道建设,不仅可以让乘轮椅的市民方便地到达亲水平台,同样也给推婴儿车的家长带来便捷。

每一毫米的“较真”,都是杨浦生活秀带温度的彰显。负责空间无障碍设计的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从一开始就坚持“安全第一、集约公平、亲水易达、直观易读、注重细节、复合好用”6项基本原则,将城市的人文关怀融进杨浦滨江的空间特征和百年工业特点中,让“无障碍”的理念文化与设计规划服务于全人群

爱心传递,公益助残,

让心灵沟通“无障碍”

“无障碍”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理念,并非仅仅体现在畅游层面。无障碍空间的打造,不局限于消除物理障碍,更是为了让所有人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生活。

杨浦滨江绿之丘北面,占地150平方米的“杨浦滨江残疾人阳光综合服务中心”拔地而起,提供残疾车停放、轮椅拐杖等租借、电子展示、语音导览器租借、手语翻译服务、休息、无障碍卫生间、志愿者预约服务、休闲交往等综合功能,成为滨江残疾人友好建设的核心节点。服务中心与“人人屋”党群服务站、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等场馆形成“1+x”滨江助残服务模式,丰富优化滨江场馆助残功能,也为所有在滨江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及时服务。

在滨江阳光康健驿站里,各种运动器械有序陈列,为来滨江的残障人士量身打造康复、康健设施。在残障人生活体验馆里,各类活动、流动志愿者服务、陪伴服务等爱心公益,联动周边社区和企业,让关爱残障人士成为杨浦滨江的集体行动和市民共识,传递无障碍文化和公益精神

丰富的公益资源和活动体验,能为残障人士带来什么?“助残圆梦”就业指导工作室在杨浦滨江残疾人阳光综合服务中心内开展的赋能沙龙,引导残疾人学员分组玩数字卡牌游戏,通过数字联想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在与组员的交流互动中“破冰”,进而培养分工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帮助自身走上职业道路,融入社会集体。

爱心脚步不止于此。“助残圆梦”就业指导工作室聚焦残疾人大学生,组织一对一、团队活动,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为大家量身打造全流程就业培训方案。“我们想借此机会对辖区每一名残疾人大学生开展为期4年的情况跟踪,及时把握他们的学习程度、专业方向、就业规划等,据此为他们对接实习和工作的岗位。”杨浦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陆俊说。

目前,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已实现设施无障碍全程贯通,让各类人群“通行无障碍、信息无障碍、服务无障碍”。下一步,杨浦滨江将在5.5公里一期建成段形成“1主7辅”服务驿站系统,让阳光综合服务中心与7个党群服务站、码头等形成党群服务联动服务机制,在各站点复合增设无障碍服务功能。通过设施完善、服务保障、公开活动等多种手段,形成“无差别”的滨江共享空间氛围。

细微之处

蕴藏着深刻的人文内涵

“无碍”空间让城市更“有爱”

让全人群共享发展的硕果

– end 

资料:上海杨浦

编辑:王思琲

责任编辑:施伟华

来稿请投:zjwxwxczx@163.com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新闻宣传中心



往期精选


“共建可持续的城市未来”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颁布


基础设施数字孪生系统、低碳建筑等从图纸变成现实 城博会展示城市“智”理案例


【世界城市日】聚焦普陀万里,看全球生态活力社区样板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微博、抖音


上观号作者:上海住房城乡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