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城又将新添一家艺术馆,打卡前先来了解他的故事→

常去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市民可能会留意到,在玉树路与中山西路交叉口向东不足百米处的老宅挂出了一个新牌匾——张照艺术馆。那么,张照是谁?

穿过一进院往里走,硕大的仿古墙壁上,有一幅《天马赋》。字虽是艺术复刻,但驰不失范、神采超逸,再看落款:张照敬书。原来,他是一名书法家。

走进展厅,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或悬于壁上,或陈于台下。“张照可不仅仅是一位书法家,他还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戏曲家、诗人、鉴赏家、法学家,和董其昌、赵孟頫并称为‘松江三文敏’。”艺术馆负责人李伟峰娓娓道来,张照的故事由此展开。

他天资聪颖,能诗善画精音律

张照(1691—1745),原名张默,华亭人(现上海松江),家住秀野桥西。张照自幼聪颖过人,八九岁已经能临诸家碑帖,12岁熟读经书。

康熙五十四年,25岁的张照入直南书房,其后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身边为官三十年。雍正初年,张照被提拔为侍讲学士,又由刑部侍郎升至左都御史,42岁就升至刑部尚书。

张照在其他各个领域皆是成绩斐然。他的书法造诣极高,是“馆阁体”的领军人物,却又不囿于“馆阁体”,乾隆皇帝曾写诗赞他“书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复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曦之后一人,舍照谁能若”;他精通音律,最为人乐道的是他的代表作《劝善金科》十本,相传是连续剧的鼻祖;他一生写诗题跋无数,所写诗词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曾被乾隆皇帝列为“五词臣”之一;他还是名副其实的法学家,在刑部尚书任上参与制定了《大清会典》。

记者了解到

张照艺术馆的各项运营准备工作

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预计将于11月开放

届时,市民可以现场打卡

了解更多关于张照的故事和作品

文字、图片:贾丽

编辑:周雨薇

上观号作者:上海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