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栋科技赋能的绿色建筑拔地而起,在日常运营中开源节流;一套完整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温室气体统计排放核算体系,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一座座连桥架设在前滩核心区域的商务楼之间,形成最具绿色低碳特色的慢行交通系统。浦东新区前滩国际商务区向“绿”而行,绿色生态城区的规划蓝图正在加速转变为“实景画”。
绿色生态城区是以绿色低碳、生态宜居为发展目标,在具有一定用地规模的城市区域内,通过科学统筹规划、低碳有序建设、创新精细管理等诸多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实现空间布局合理、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生态环境品质提升、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运营管理智慧高效、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人、城市及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区。为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统筹好建筑、交通、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方面的集约发展优势,2018年,市住房建设管理委会同相关单位编制了《关于推进本市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为本市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撑。5年来,本市绿色生态城区呈蓬勃发展态势,目前已成功创建了26个绿色生态城区,总用地规模近72.6平方公里。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城区项目。
打造前滩地区“绿色名片”
前滩国际商务区位于黄浦江南延伸段,北面是世博后滩拓展区和耀华地块,西临黄浦江,与徐汇滨江隔江相望,沿黄浦江岸线长约2.3公里,占地面积2.83平方公里。2012年起,按照“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开发理念,“从粗放型高耗能经济模式到塑造节能型低碳环保城市”的开发思路,开始推动前滩区域建设。
前滩区域首次尝试采用“前滩分布式能源中心”,于2017年对外供能,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阶梯利用,在负荷中心就近实现能源供应。
在确保供能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能源中心充分利用自身蓄冷热水罐2.5万立方米蓄水储能容量和129万平方米供能区域的可控总负荷,基于区域的协调控制、智能计量以及信息通信平台,实现了空调负荷、电力负荷“双负荷”需求响应的调度和平衡。
据统计,前滩能源中心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80%以上,节能20%以上,减排温室气体40%以上。年削峰响应负荷可达4万kw,年填谷响应负荷可达3万kw。
前滩区域的开发建设从环境景观和基础设施开始,全方位贯彻“绿色、复合、立体”的设计理念,因地制宜实施太阳能利用技术,结合建筑幕墙、遮阳板、屋面等设置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努力打造可再生能源高效应用示范的新场景。
例如,于2023年3月正式投用的前滩多元储能数字化快充公交枢纽,配备2台快充充电设备,通过智能柔性充电弓,在10分钟内即可完成公交车辆自动充电。这座集公交首末站、停车蓄能等功能于一体的枢纽,不仅改善了周边道路环境,还通过建设场站式光储一体化系统,有效降低了场站能耗,确保了用能稳定。
如今行走在前滩,三成以上面积被绿化覆盖,五成以上地块可以利用立体慢行系统低碳出行,让人们在城市中享受绿色生活的悠然自得,而前滩也成为了浦东新区的一张“绿色名片”。
“绿色建筑”构筑未来
绿色建筑产品开发是前滩商务区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建设的重要内容。
自2015年起,前滩区域大力开展园区绿建工作,积极推进上海市绿色生态城区认证等工作,于2019年6月获得首批三星级上海市绿色生态城区试点项目证书。截至2023年6月底,累计已有27个项目获得绿建设计二星及以上标识、3个项目获得绿建运行二星标识、11个项目获得leed金级/银级(认证/预认证),1个项目获得well铂金级认证。
上海纽约大学前滩校区项目采用区域冷热源、变频空调机组、新风热回收、按需通风等节能措施,并且利用日光感应等高效照明灯具,较大程度上降低项目能耗。同时,项目全面贯彻绿色建筑节水理念,在景观部分采用中水灌溉,在建筑内部设置高效节水器具。
一批在建项目也努力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创造绿色、环保、健康、舒适、节能的环境。在建的张江“科学之门”西塔超高层办公楼,在设计之初就制定了符合绿色、健康要求的技术方案,采用场地声环境、热岛环境优化、建筑采光设计等被动式设计,实施高效围护结构、屋顶绿化、雨水回收利用、高效设备机组、室内空气净化、健康饮水保障等主动式策略,着力探索超高层建筑在低碳领域的应用实践。
即将从今年起陆续建成交付的陆家嘴·御桥科创园项目共三期,其中三期定位于全面实现“元宇宙”与建筑相结合的低碳智能型园区,实现链上企业的能级提升,并根据链上企业衍生的新需求、新模式,提供新空间。
规划引领浦东绿色低碳发展
前滩商务区是浦东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全区城市建设中发挥了样本领路作用。浦东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将绿色低碳发展贯彻城市建设发展的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通过全领域规划方案编制、全过程项目推进实施、全方位新技术新工艺支撑、全体系政策制度建设保障,不断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引导居民群众增强绿色低碳意识,自觉践行绿色生活。
面上有总体方案。制定《浦东新区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科学有序推进浦东新区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发展,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预定目标。
线上有规划支撑。以浦东金色中环发展带为重点,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创建工作。对前滩商务区、张江科学城、北蔡楔形绿地、金鼎天地等成片开发区域内新建项目的绿色建筑、装配率、bim技术应用等系列指标提前规划,将低碳环保、生态舒适的规划设计手法融入办公、文化、商业和居住的空间,努力建设城市发展的新典范,上述4个区域均获评市“绿色生态城区”试点称号,全市数量最多。
点上有行动落实。一方面,推动新建民用建筑全面绿色化,执行高星级绿建等级。今年以来,新建绿色建筑项目76个,建筑面积570万平方米。其中,二星级及以上项目38个,占比48.7%;面积268万平方米,占比47.0%。同时,共落实超低能耗建筑20个。另一方面,注重提升既有建筑能耗水平。通过更换保温性能更好的门窗、加装保温系统、更换能效更高的灯具空调、加装用电设备、加装智能控制系统等节能改造措施,今年以来,已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34万平方米,其中8.71万平方米节能率高于15%。较“十三五”末全区公共建筑平均能耗下降5%。下一步,将继续开展公共建筑能源审计、能耗对标,指导、推动节能改造,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区公共建筑平均能耗将再降3%。
今年,《关于推进本市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修订发布,《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2.0也即将面世,面向新时代,结合新形势,贯彻新理念,响应新要求,新一轮绿色生态城区发展正收拾行装,以崭新姿态继续前行!
– end –
供稿:浦东新区建交委
编辑:何清扬
责任编辑:施伟华
来稿请投:zjwxwxczx@163.com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新闻宣传中心
往期精选
【一图读懂】“一人一码”“一人一档”“一人一卡”,本市出台工程建设领域从业人员管理服务体系实施意见
本市优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住房套数认定标准
推动本市超低能耗建筑发展!这个行动计划发布→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微博、抖音
上观号作者:上海住房城乡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