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针为笔“绣”名画,耗时两年制作的5.5米苏绣长卷惊艳亮相

交汇点讯 一根绣花针、一块白绢布、几扎不同色彩的蚕丝线……屏息凝神、指尖流转,在绣针牵引下,丝线翻飞,密密匝匝的针脚下,一幅惟妙惟肖的人物小像跃然而出。10月12日,第十四届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在南京开展。苏绣大师沈德龙现场演示的刺绣技艺让人啧啧称奇。他带来的耗时两年多时间制作、长5.5米的苏绣长卷《华山云海图》,也首次近距离与公众见面。

《华山云海图》是张大千在上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一幅名画。在他的画笔下,华山奇峰怪石耸立在茫茫云海间,日出时分,霞光万丈的壮观景象让人过目难忘。苏绣大师沈德龙与俞英、周美娟等8位弟子,通过苏绣技艺,用一根根柔韧绵长的丝线,复刻了这一名画。

为了展现原画的韵味,沈德龙花费了数月时间对画稿进行了再创作,在尺幅丝帛之上,巍峨险峻的山势,是由三角针、绞针、滚针、散套针、抢针等几十种苏绣针法层叠而生;浩瀚缥缈的云雾,由万千丝理组合而起,青绿山势的颜色由浅入深,既有厚度、又独具韵味,山路时隐时现、曲径通幽,整个画面让人感觉可居、可游、可望。多变的针法、精细的劈丝技艺以及超强的配色能力,使作品既有苏绣的精工之美,又有名画的气韵之美。

此次参展,沈德龙带来了《守望》《夕山轻舟》《灵雀玉春瓶》《神品八骏图》等30多幅苏绣精品。其中,苏绣作品《守望》,是沈德龙与弟子历时一年多时间绣制完成的又一力作。据介绍,这幅作品中的狮子采用了多种苏绣针法;在用色上,杏黄、桔黄、秋黄、麻黄等十几套色系的相互配合,绣出了足以以假乱真的狮毛。狮子的眼睛,采用了沈德龙独创的三散针法并结合旋游针法绣成,将母狮守望自己儿女归来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沈德龙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任慧娴先生,从业30余年,一直致力于推动“绘画+苏绣”的跨界融合。他擅长绣制历代名家的经典人物和山水画作,绣品构图清晰,色彩雅致,意境深邃,其许多作品在历届全国性展评中荣获大奖。凭着扎实的美术功底和刺绣技艺,沈德龙还获得了2个发明专利和162个外观专利。由其独创的“三散针法”,形乱神不乱,实现了刺绣与绘画的深层次融合。

“我希望尽我的微薄之力弘扬我们传统的苏绣技艺,古为今用,用现代的创新视角,传承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沈德龙介绍,此次参展的作品不仅在针法上有创新,同时装裱技艺又有创新,透视化的装裱工艺,让传统苏绣作品变得更加立体。沈德龙告诉记者,“通过创新,让古老的苏绣技艺创造出符合当代人审美的内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把艺术渗透到生活中,这样才能让有着2000多年文化底蕴的苏绣技艺被越来越多的人们看到,一代代传承下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文 滕升智/视频

上观号作者: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