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火”起来,水库村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漕泾郊野公园游船码头(采访对象供图)

刚过去的小长假对于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村民来说,是这样一幅具象的图画:河面被皮划艇荡起的涟漪轻抚,游客中心咖啡机研磨豆子的声音响个不停。如织的游人涌入水库村。


水库村,旧时也叫“水窠里”,因水网密布、沟渠交错,与运河交织的荷兰羊角村相似而得名“东方羊角村”。其水域面积约占全村40%,遍布41条河道和70多座小岛。2020年,荷兰羊角村村长曾慕名远道而来,“水灵灵”的村庄令老外竖起大拇指。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水库村近年治水绿水、用水活水、护水兴水,除了绿色水产养殖,文旅亦推动乡村生态优势“活起来”“火起来”,还滋养出了水乡产业。

水库村党总支书记周继光琢磨过,两拨游客清晰可辨:一类相对年轻,大多是按图索骥来打卡“橘子汁颜色晚霞”的,憧憬田园乡愁;另一类是搬迁至城里的村民,操着流利的本地话“回家看看”,感受故里新貌。水库村的走红映射经历有机更新的乡村拓展产业维度的步伐,专家注解:“乡村里的都市”和“都市里的乡村”正互相映照,因地制宜拓展新业态、更新乡居模式,促进投资消费互动增长,让大ip成为大流量。


“住进”古诗词里

盛夏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初秋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水库村沈家宅,一对教师夫妇,潮汐式往返城乡,“住进”古诗词里。59岁的胡冠时是上海政法学院老师,对乡村有研究,也有情怀。三年前她与丈夫参观水库村,一眼相中了这里。此后租下农宅,改造装修,休息日便“躲”进乡村休憩、会友。她偏爱屋前一座莲花桥。得益于水库村拆坝建桥沟通水系,将村内41条河道全部串联起来。“木质桥面上,镶嵌着玻璃‘花瓣’,映着桥下潺潺流水,歇脚小憩再好不过。”

搁在从前,土生土长的水库村人周继光未曾想过,小村庄能长出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乡居模式,引领现代生活方式转变。他说,改变是从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开始的,“改的是路、桥、交通,却为乡村振兴塑形”。譬如村里的主干道长堰路,最初是石子泥巴路,2019年路面拓宽至7.5米,两旁改造近3万平方米景观绿化,增设路灯、道路标志标线,道路两侧通信架空线入地。


道路通畅了,漕泾郊野公园建起来,也辐射到周边综合服务设施,内生动力激发出来。“美丽乡村建设放大了这里的水资源优势,开发农业休闲旅游自此可以大展拳脚。”殷杰是镇属企业上海滨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2019年底接手参与水库村及周边旅游业开发。

胡冠时作为新村民,也不时帮着出谋划策:能否联通村落空间,打开物理界面,串起片区内各资源点,实现跨村协同发展?


在市政府参事看来,在基础设施与风貌提升改善后,乡村将摆脱单一的农业收入,最大化兑现生态资源、基础设施投资的价值,“这是城市化和工业化有效反哺农村的现实路径”。


“水文化”融合“潮文化”

院内露营、稻田拔河、皮划艇、林下经济……殷杰了解水库村风土人情,也懂商业规律,和镇政府相关部门头脑风暴时总蹦出一些奇思妙想。但这些消费新场景要落地,得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健全完善政府、集体、企业三方利益共享机制。”漕泾镇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全市层面,上海各乡村已引入诸多国企和民企之力,拓展休闲农业、乡居民宿、总部经济等十余种业态,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譬如从事乡村文旅投资运营近十年的乡伴文旅与上海滨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国企久事旅游直属企业上海青旅合作,在水库村投资建设264亩的“酷岛”理想村。将闲置资源转化为精品民宿、水上运动基地等数十个子项目集成的乡村产业群落,“水文化”与“潮文化”融合,为区域引流。项目还引入19名青年设计者、运营者、创业者。一群年轻人不约而同来到水库村建设“造梦营”,参与漕泾郊野公园设计建造,将乡村美学与自然生态融合。   

“年轻人带回的都市生活理念、天马行空创意,正唤醒这个沉静的村庄。”相关配套用房,一套改建成乡伴马利美学艺术中心,喝着咖啡赏画创作;其余成为特色民宿,取名“非酷不住”,复古潮玩、艺术运动,满足多元需求,也实现当地村民在地就近就业。


“每扇门窗下,都有生活”

周继光算过一笔账:水库村大约占地5490亩,宅基地约245亩,耕地约3913亩。也就是说,其中超75%的土地住了百姓,“每扇门窗下,都有生活”。当村庄车水马龙,城乡要素频繁流动,会不会落入商业化窠臼,影响村民日常?“效益反馈村民,让百姓得实惠是最重要的。”


村委会适时提出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想法,在漕泾镇职能部门指导下,相关问题迎刃而解。“水乡综合体”带动越来越多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即便长假里,每到日头偏西,村民们都会来村民中心坐一坐。这片2000平方米土地本可作商业用途,但镇政府坚持将其打造为集村委会办公、为民服务、文化活动为一体的村民中心。“是村民解决急难愁盼的地方,也是百姓和村干部的感情纽带。”

水库村的发展,除了日渐饱满的形态和村民们鼓起来的腰包,更值得一提的是人们理念上的转变。何家宅一处“小三园”,趁着建设中草药科普园的契机,大伙儿一起参与到种植、养护管理,普及健康理念中来,忙得不亦乐乎。


“人们来到水库村,所见不止于景,更是一种鲜活的水乡生活。保护水环境、提升水生态,为乡村振兴筑基;发展水产业、实现水经济,为乡村振兴塑形;讲好水故事、弘扬水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漕泾镇相关负责人这样剖析。

来源:文汇报

上观号作者:上海水务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