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建设美丽河湖,示范区跨界水体联保共治成果丰硕













生态绿色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底色。于近日印发实施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专项规划(2021-2035年)》中指出,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核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一体化导向,加快推进“生态+”和“+生态”的发展模式,着力实施减量、增容、提质。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是示范区生态环境专项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协调共生的生态体系建设过程中,提升“一河三湖”的水生态功能是重中之重。














“一河三湖”,指示范区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

太浦河


长三角河湖密布,青浦、吴江、嘉善均为江南水乡,为何这“一河三湖”如此重要?

除两区一县各自境域内的水体外,重点跨界水体联保共治是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也能体现三地治水从区域自治转向团队协作的战略转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中明确,根据一体化示范区和协调区的范围,将47个主要跨界水体纳入联保,其中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这“一河三湖”则是加强跨界水体联保共治的重点。


如何成为美丽河湖?

古人有云“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诸多对美丽河湖的描述,绘就一幅幅生态绿色的自然光景。美丽河湖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外貌体现,还需实现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水安全保障、人文历史、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以打造生态优美、创新活跃、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著名湖区和绿色发展价值高地为规划目标。


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参考指标(试行)》中明确,美丽河湖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

水资源方面实现“有河有水”:具有稳定的补给水源(含再生水),水体流动性较好(或水文过程与当地自然条件契合度高),河湖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

2

水生态方面实现“有鱼有草”:河湖水域及其缓冲带生态环境功能得到维持或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有代表性的土著物种得到重现;

3

水环境方面实现“人水和谐”:流域内各类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河湖水质实现根本好转或水质稳定达到优良,公众的景观、休闲等亲水需求得到较好满足,人民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淀山湖 图源:绿色青浦

针对“一河三湖”,示范区提出明确的水质目标,编制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治理及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建立系统的跟踪评估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强城区与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及污泥处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运行水平,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雨水资源化利用。全面强化工业、农业、航运等各类水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示范区美丽河湖建设情况如何?

自2020年起,两省一市各级生态环境、水务等多部门启动实施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工作。几年来,示范区统一了“一河三湖”重点水体水质功能目标和评估制度,实现了47个主要跨界水体联合河湖长全覆盖,联合巡河、联合治理、联合养护、联合执法、联合监测的工作机制进入常态化。今年,“一河三湖”等重点跨界水体联保及生态建设方案即将联合印发,今后将通过河湖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示范区重点水体的生态保护和水质提升。


元荡 

以元荡为例,近年来,通过三地各部门协同治理,元荡水生态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目前元荡岸线生态修复情况较好;岸边、湖湾处种有植被,景色宜人;水体较清,水质较往年也有较大改善。


近日,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正式拉开序幕,元荡作为“共栖·绿色共建 跨域共生”主题的展区之一备受关注。元荡通过全面梳理生态本底,完善生态标识系统,打造生态艺术装置,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郊野运动、自然研学活动,深入挖掘生态资源价值,让居民深入体验元荡生态+文化、生态+体育、生态+产业、生态+旅游的独特价值。

城市空间艺术季元荡花神广场揭幕仪式现场 图源:上海规划资源

水清岸绿的示范区河湖,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便利的休闲游憩空间,三地居民日常散步、假期旅游有了新选择,享受绿色生态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幸福感。


示范区各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跨界水体污染协同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不断夯实生态环境基底,持续推进美丽河湖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空间。

汾湖 图源:汾湖发布



来源:长三角示范声

上观号作者:上海水务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