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江孜氆氇走向世界!浦东援藏江孜小组积极推动当地产业发展

近日,在西藏江孜海拔近5000米的卡若拉冰川旁,一场由上海市援藏干部联络组与江孜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时尚大秀正在上演。模特身着由藏地传统布料——氆氇制成的衣物,以万里无云的蓝天与纯白圣洁的雪山为背景,展示千年传统与现代设计共同孕育的艺术品。而这场大秀的背后,是浦东援藏江孜小组挖掘当地产业潜能,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故事。

推动传统工艺“走出去”

“氆氇”两字源于藏语音译,指的是藏族地区所产的手工毛织品,用于缝制藏袍、藏帽、床毯等,是西藏高原上最普遍、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

江孜地区所产的“谐玛氆氇”是氆氇中的上品,以绵羊脖颈下的细软羊毛为原料,编织技术要求高超,曾是旧西藏贵族专用的服饰衣料。2009年,“江孜谐玛氆氇编织技艺”被列为西藏自治区级非遗保护项目,而利用氆氇进一步加工的“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虽然这一技艺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但因材料品质限制、样式品种单一、技艺传承断档等问题发展陷入困境,始终未能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客观经济效益。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中,浦东援藏江孜小组深入研究氆氇“走出去”的可能性,引入上海传统工艺企业和行业带头人,帮助当地改善氆氇的现代商品属性。

浦东援藏干部、江孜县委常委、副县长沈晨卫介绍称,今年2月,第十批浦东援藏江孜小组引进上海沙涓时装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氆氇编织产业帮扶协作。“去年9月,我们就与上海沙涓取得联系,起草氆氇产业合作设想报告并争取到江孜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之后小组成员深入对接企业的计划需求,并在江孜19个乡镇开展调研工作,经反复论证后获得上海沙涓的充分信任与江孜县政府的充分肯定,最终三方达成氆氇产业帮扶合作意向。”

氆氇传统工艺和上海沙涓现代时装相结合,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上海沙涓创始人、“上海工匠”郭秀玲运用国际化的经营、设计经验,塑造氆氇的新形象。她邀请国际设计师参与氆氇创新设计,在保持藏地传统元素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时尚的现代元素,并开发出围巾、披肩、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制作氆氇的原材料也获得升级,原本用羊毛编织的氆氇质地较硬,更换为羊绒后,制品柔软顺滑、触感极佳,能够被更多消费者所接受。

上海沙涓还对传统氆氇纺织机作出改良——原本当地的氆氇纺织机只能织造固定尺寸的氆氇,不能满足现代工艺的要求,改良后它能经过简单调整,织造不同尺寸的氆氇,将现代技术融入到传统工艺中。

在企业设计商品、改良工具的同时,浦东援藏江孜小组则在解决氆氇产业发展中的大小问题。今年4月,小组欢送首批14名氆氇手工业者,前往上海集中培训,实操学习时尚设计下的“新技术”;4月下旬,小组多方努力,通过政府统一收购原材料的方式,解决生产原料不足的问题;5月,氆氇新品小样面世,新区合作交流办将其送上上海“五五购物节”、藏博会等展销会上频繁亮相,增加商品知名度……

今年6月,上海沙涓与江嘎岗卡尔孜手工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第一批500条围巾的订单,合作社负责人,今年36岁的格桑是首批前往上海参与培训的氆氇手工业者之一,合作社内还有10名脱贫群众在此稳定就业。每编织完成一条围巾,她们可以获得300元的劳动报酬。

格桑表示,合作社里的熟手一天就能编织完成一条围巾,最慢的也只需要两天时间,而以往编织“邦典”贩卖,耗时更长,一块“邦典”售价也只有百余元,她们的收入明显增加。这一好消息传开后,越来越多的江孜群众期望加入进来,目前浦东援藏江孜小组已经启动第二批赴上海集中培训的报名工作,计划10月下旬启程。

打造江孜氆氇全产业链

加紧培训一批合格的氆氇手工艺人,是浦东援藏江孜小组目前重点工作之一。沈晨卫透露,这是打造江孜氆氇全产业链发展“两条线”中的一条。

“无论是首批订单,还是这场时尚大秀,都是打造江孜氆氇产业的一个突破点,接下来我们的任务是促进产业由点到面发展,这一过程需要‘两条线’来牵引。”沈晨卫说。

人才培养与文化品牌塑造是其中之一。编织氆氇是藏族妇女的必备技能,但能如何编织订单要求的合格商品,则需要进一步学习。在组织手工艺人赴上海集中培训的同时,浦东援藏江孜小组也在利用当地工坊型的合作社,以及位于索盖村党建会客厅的活动室开展新技巧教学。浦东援藏江孜小组还在加大当地培训学校职业教师的培养力度。

氆氇技艺并非江孜独有,江孜氆氇品牌的打造也在紧密推进中。浦东援藏江孜小组策划在当地建设氆氇研发中心,设计融入时尚、现代元素的花样、版型,以及衣物、靠枕等新产品。这一研发中心还将具备历史文化展示功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以此进一步筑牢江孜氆氇的品牌价值。

另一条“发展线”正是氆氇的全产业链塑造,囊括原材料、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浦东援藏江孜小组计划在当地建设1至2座标准化山羊养殖合作社,每座养殖1000只江孜本地山羊,实现羊绒稳定供应,并且确保养殖户收入稳定增长。

同时,浦东援藏江孜小组深化“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模式,发挥上海强大的物流网络,完善“藏品入沪”后的销售、售后体系。江孜也在策划建设电商销售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带货直播网红,拓展氆氇的销售渠道,并以氆氇为突破口,带动江孜青稞、地毯等特色商品的销售。

江孜氆氇的浦东展示体验中心也被提上议程。新区合作交流办将加大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为江孜氆氇“走出西藏、上海出发、走向世界”开辟道路。

“如今我们更加明确援藏的方向,更加坚定‘党建引领、产业支撑、民生赋能’的工作思路。”上海援藏干部江孜联络小组组长、江孜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胡发炜说。接下来,浦东援藏江孜小组将大力推动以氆氇为代表的当地民族手工业发展,为传统工艺赋予新活力,为当地产业发展打开新思路,促进江孜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姓收入大幅度提升。

责任编辑 倪莉琪

文字 赵天予

摄影 嵇振华

来源 浦东发布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