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季节里,反复爱上新村乡

生长在崇明,生活在崇明,

总会在漫长的季节、不同的瞬间,

反复爱上吾哩诗意的小岛。

我们开设#反复爱上崇明#系列,

小编带您一起,

陆续走进崇明十八个乡镇,

感受它们各自的魅力。

新村乡的新篇章

1968年,江口、合作、海桥、城东等8个公社的社员,踏上崇明西北端的长江北支滩涂,筑坝修堤、开河修路、平地种田……不断移居而来的人们,在新开垦的土地上建设了一片新农村,取名为“新村”。

5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滩涂;50多年后,这里已经成为一片“推窗见景田园美,出门入画稻花香”诗意家园。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新村乡。

“一粒米”开启小镇新篇章

偏居一隅、水系发达,农田连片、稻米飘香,新村乡不长的历史,始终离不开“稻米”。围垦而成的新村乡,土地属于渗透性好的弱碱性沙土,特别适宜优质水稻生长。此外,全乡耕地连片成条,整齐划一,道路河渠规范标准,具有适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优势。

目前,新村乡全乡培育水稻种植型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100多家,常年水稻种植面积为2.4万亩。新村乡统一优质稻种、统一农资发放、统一绿色防控方案、统一绿色生产技术、统一稻米品牌,构建了标准化稻米生产体系,形成新村地产稻米口感风味基本一致,不断提升稻米品质和附加值,发展壮大品牌农业。

依托特色稻米产业,新村乡还在奋力书写“稻香、业兴、村美、民乐”的稻米文化小镇新篇,形成一个个以稻米为主题的文化品牌,建设一处处以稻米为符号的旅游景区,将全乡打造成一个农业和文旅相融的田园综合体。

稻1968景区,是一个以生态休闲为特色、以稻米文化为核心元素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景区。一期工程稻米文化中心2018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在这个融稻米加工、营销、科普、文化展示为一体的中心内,市民游客不仅可以了解稻米文化,还能将稻米的加工过程尽收眼底;景区二期工程米食文化体验中心2019年对外开放,集米食制作、文化展示、农耕娱教、产品游购于一体;景区三期工程“稻香花舍”精品民宿白墙黛瓦、古风典雅,一座四合院式的建筑,被装修成了旧时江南民居的模样,古香古色,颇有意韵。

稻米文化元素,被镌刻在了景区各处,也深深镌刻在了这个年轻乡镇的各种细节里。

在新村乡新中村,眼下大型“五彩水稻画”景观仍在观赏期。登上观景台,占地42亩的2幅水稻画在田野上徐徐展开,黄、白、紫、红、绿5种颜色的水稻,呈现出肉眼可见的3d立体效果,形成恢弘大气的稻田艺术。围绕稻米文化,新村乡已经连续5年创造不同主题的水稻画,成了游客慕名而来的网红打卡地。

“稻香花舍”所在的新乐村,原本只是新村乡的一个普通村庄,在推进稻米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现在这里乡村颜值高,处处是风景。青砖短墙围起白墙黛瓦的民宅,花草灵秀衬着碧空如洗的蓝天,田地里是阵阵稻香,村口有老乡的幸福笑脸。风光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在这里交汇。

聚焦稻米产业,新村乡还在不断探索循环发展,对水稻秸秆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在位于新村乡的上海慧聪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农田废弃物稻谷秸秆在这里“发挥余热”,成为大球盖菇、赤松茸等生长的“温床”。合作社践行生态循环发展理念,收集新村乡8000多亩稻田的废弃物秸秆,用于林下种植食用菌,在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经大球盖菇等降解后的稻谷秸秆,还可以直接还田增加土壤肥力,为来年的水稻生产提质增效。

“一口锅”书写小镇奋斗史

两代人,秉承垦拓精神,不断鼎新革故,在崇明新村乡,孜孜以求打造出了一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好锅。这口备受好评的锅,是企业不懈坚持的结果,也用实力书写了这座小镇的奋斗史。

1979年4月,上海冠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新洲综合厂,在新村乡的三间简易平房内萌芽而生,从村办集体企业到民营股份企业,从委托外销到自主出口,从冠华“制造”到冠华“创造”,四十多年来,冠华公司专注于小小的一口锅,精于细、诚于心,不仅成为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不锈钢锅具全球最大供应商,2009年创立的自主品牌“喜时”,还被评为上海名牌、上海市著名商标以及上海首发经济引领性本土品牌,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不锈钢炊具生产基地。

近年来,冠华自主研发的多款系列锅具,成为广大消费者纷纷“种草”的爆款。立足“稻米之乡”新村乡,冠华公司特别研制了一款稻香锅巴锅,以双层不锈钢夹超导热铝板制成,锅壁厚度达4毫米,厚度是普通不锈钢锅壁的6倍,煮出的米饭不仅软糯喷香,经过延长煮饭时间,锅底还会保留一层金黄的锅巴,让人能回味记忆深处的童年味道;酡红、黛蓝、荼白,公司新开发的用“国潮风”配色取代锅具传统颜色的“拾色”系列,不仅将“高颜值”与“高质量”完美融合,锅具的锤纹内壁,还让烹饪过程实现锅具不粘的效果。该系列一经上市便引起广泛关注,成为“网红产品”。

为推进乡村振兴,冠华公司和新村乡合作推出“好米配好锅”产业合作模式,也推动了民族文化品牌建设和工业旅游新模式。在新村乡的稻米文化中心,游客可以品尝到冠华锅巴锅烹煮的新村大米;由冠华开发打造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喜时尚工业旅游景区”也为新村乡迎来一波又一波游客。人们在品尝新村生态大米的清香,观看先进锅具智能制造流水线,体验喜时产品带来的烹饪乐趣的同时,也再次对崇明最西北的这座小镇刮目相看。

“一枚蛋”撬动小镇大产业

一枚原汁原味的水煮蛋,一个浸满油汁的荷包蛋,一道飘香可口的炒鸡蛋……很多家庭都会用一颗鸡蛋开启美好的一天。一枚小小的鸡蛋,也开启了新村乡现代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位于新村乡的正大崇明300万羽蛋鸡场,是一座科技、高效、循环、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其现代化、自动化程度在全球居于前列。作为亚洲规模最大、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蛋鸡项目,正大崇明300万羽蛋鸡场年生产鸡蛋可达8亿枚,能源源不断为上海市民提供安全、美味的鸡蛋。

正大崇明300万羽蛋鸡场项目占地600余亩,共设有青年鸡场、蛋鸡场、鳄鱼场、有机肥场4个区域。该项目的青年鸡场占地135亩,存栏量85万羽,用于饲养1日龄至产蛋期前的小雏鸡,待“鸡宝宝”们在青年鸡场里长满105天后、进入产蛋期前,将被按批次转移至蛋鸡场进行饲养、培育。鳄鱼场用于处理伤残鸡,有机肥场则用于鸡粪处理,生产有机肥。

不同于传统养殖项目,正大崇明300万羽蛋鸡场项目按工业化理念和流程饲养活物、生产产品。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让一栋鸡舍16余万只鸡,只需1人就可轻松管理;全封闭养殖环境,从外观来看,见不到一只鸡,也闻不到任何气味;用工厂化模式加工鸡蛋,每枚鸡蛋都要经过表面清洗、紫外线杀菌、蛋表喷码等数十道质检工序才能完成包装。再加上优质蛋鸡品种、先进的养殖技术,正大崇明300万羽蛋鸡场项目是国内蛋鸡养殖行业的最高技术典范。

在正大崇明300万羽蛋鸡场,不仅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养殖,鸡场里生态、可循环理念也处处可见。蛋鸡场建设的用于处理鸡粪的有机肥厂,将鸡粪转化为有机肥,为周边土地提供肥料;有机肥服务于新村乡的稻米种植,种植的秸秆进行回收,又可以用于有机肥加工;死鸡和淘汰鸡喂养鳄鱼,通过生物转化,保护生态环境……这里,实实在在是一座生态环保的现实版“未来农场”。

“一头鹿”注入小镇新活力

2020年秋季、2021年春季,4头麋鹿分两批从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来到上海,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于2022年2月迁至位于崇明新村乡的麋鹿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项目基地。自此,新村乡的生态图景上,多了“一头鹿”。

新村乡麋鹿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项目基地,是上海首个麋鹿野放栖息地,由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上海市林业总站、崇明区新村乡、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动物园等多个单位联手推进建设。整个项目占地300多亩,原为农田和林地,经改造现划为麋鹿栖息区、麋田轮牧区、隔离区、水源涵养区、科普宣教区等5个功能区。

自从来到小岛后,这几只麋鹿就成了新村乡的“明星”,与新村乡的未来发展绑定。新村乡给最初到来的4只麋鹿,起了和稻米文化相关的名字:“香香”“业业”“美美”“乐乐”,分别对应新村乡稻米文化小镇的建设目标:稻香、业兴、村美、民乐;新村乡还设计开发了多款麋鹿主题的文创产品,将麋鹿“因子”植入新村文旅中;基地麋鹿科普馆带来的人气,提升了新村农产品的销量,为当地民宿带来了客流,更快地推动了周边百姓致富。

今年4月,新村乡的麋鹿野放栖息地新添了两位成员,两头小鹿的出生,让基地内的野生麋鹿从4头增至6头。如今走进新村乡,可以见到多处绘有麋鹿图案的墙绘,在稻米文化中心和民宿内,也能看到各种形式的麋鹿元素。在麋鹿栖息地所在的新卫村,还打造了集生态保护、生态教育与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新型生态教育基地“北滩麋鹿苑”,进一步推动新村乡农旅融合发展。新村乡给了麋鹿一个新的家园,麋鹿的到来也为新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有“美丽颜值”,

有“产业附加值”,

有“群众幸福值”,

这样的新村乡,

你有没有爱上呢?

记者:李琳

编辑:张悦阳

上观号作者:上海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