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7月22日上午,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举行校名石揭幕仪式,首批500多名本科生入驻,标志着校区正式启用。
“3、2、1,揭幕!”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南大门处,伴随着红绸揭下,写有“南京大学”的校名石也显露真容。约莫三四分钟后,满载着学生的15辆大巴缓缓驶入学校大门。透过车窗,只见一张张脸庞笑容满溢,充满着青春气息。“苏州欢迎您”“南京大学欢迎您”……道路两侧,一条条暖心的标语迎接着学生到来。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车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曹庆终于抵达新校园。下车时,他发现宿舍门口都是忙碌着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行李已经被提前运到楼里,他只需要“拎包入住”。在门口接过一份工作人员递过来小礼物,打开一看,袋子里装着扇子、矿泉水、降温贴、薄荷糖等清凉用品。“本来搬到新校区,心里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看到这么有仪式感的欢迎仪式,还有这么多老师和同学帮我们拿行李、指引入住,心里特别温馨和感动。”
在宿舍楼甲楼,身穿“小青新”黄马甲的志愿者丁阳忙碌地穿梭在人群中,为同学们引路。丁阳和其他志愿者在7月19日就提前抵达了新校区,早早地开始准备今天的活动。“志愿者报名很火爆,200名同学抢着来,我们还是通过抽签才有机会成为志愿者。”丁阳就读于集成电路学院,他说,大一去鼓楼校区报到时,是学长学姐帮助他们解决了新生入学的一个个困难,“现在有机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大家做好服务,我觉得很开心!”
跟着学生走进校园,处处可见南京大学与苏州元素的融合交织。只见东区的教学组团外立面和柱廊,沿用了南京大学传统的灰红色搭配,仿古青砖与红框融合,尽显这座百年名校的古朴雅致。更让人惊喜的是,校区设计还融入了苏州经典园林元素,漫步校园,不时就能与园林庭院“不期而遇”。
看着韵味十足的新校园,就读于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南通姑娘俞泉君充满新奇与欣喜。俞泉君一家与苏州有着不解之缘,父亲在苏州工作,俞泉君也对苏州文化充满兴趣,格外喜爱苏州的小桥流水和江南园林。“校园这么美,一想到未来三年都要在这里学习、生活,我就充满期待!”
行走在校园中,处处可以感知古朴与传统,而当走进建筑内部,现代化的气息瞬间扑面而来。大厅开放空间、阶梯教室等宽敞明亮,各类设施齐全,甚至每栋宿舍楼还专门预留了两间集中放置大号行李箱的房间。
“滴——”用校园卡刷开宿舍的智能门锁,集成电路学院学生王启航迫不及待搬着行李踏入崭新的宿舍。宽敞的上床下柜、干湿分离型独立卫浴、洗手池、空调、阳台……一眼看去,各类设施完备齐全。顾不得收拾,王启航连忙用手机拍下一张图片给家人和朋友发去消息,“新学校很大气、现代化,有未来感,我很喜欢!”
在宿舍楼甲楼的一楼活动室,记者遇上了前来陪孩子一起搬宿舍的家长徐彩萍,她的孩子就读于集成电路学院。“早上7点多我就从无锡江阴赶过来,就想提前看一看孩子的新校园!”徐彩萍年少时在南京师范大学读书,学校就距离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不远。如今孩子虽然从鼓楼校区搬出,但是搬到的新校区却离家更近了。“这么美的校园,这么好的配套,希望孩子能在这里好好学习,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用完午餐、安置好行李,智能软件与工程学院学生张耀超和同学一起参观校园。一年的“寻根”之旅,让张耀超对鼓楼校区充满了感情和怀念,离开鼓楼校区前,他特意重逛了一遍校园,用手机留下影像。“相比于鼓楼校区的古朴厚重、历史悠久,苏州校区有着更现代化的建筑和配套设施,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来到这里,是我新的开始。”张耀超说,苏州有着数字经济、智能软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基础,期待未来能够在这么美丽的校区里学习更多知识,提升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国家的智能软件产业贡献力量。
包括张耀超就读的智能软件与工程学院在内,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围绕“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化生医药与健康工程、地球系统与未来环境、数字经济与管理科学”五大学科群,成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智能软件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大新型学院,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深空探测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绿色化学与工程研究院、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全球人文研究院等九大新型研究院,以及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高端控制与智能运维研发中心、视觉计算与智能感知研究中心3个研究中心。
根据计划,从8月25日开始的一周内,近100名硕士、博士二年级研究生将从南京的鼓楼、仙林、浦口三个校区出发,分三天搬迁至苏州校区;9月7日、8日两天,是南京大学研究生新生报到的日子,将有100名左右的研究生直接到苏州校区报到入学。至此,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在校师生将基本达到1000人。
自2019年3月南京大学与苏州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协议以来,名城名校合作开启新纪元。多年来,校地双方紧密合作、协同发力,加快推进校区建设。目前,苏州校区东区率先启用,学术交流中心、宿舍组团、教学组团均已竣工并投入运营,西区学生生活综合体、文体中心、科研综合体等组团也已开工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苏州、高新区全方位强化服务保障,推动校地合作加快落到实处。例如,在交通出行方面,推动有轨电车2号线西延至校区东门,并开出了2条微循环公交线路、2条规划定制线,新增了g7037、g7118两列南京仙林至苏州新区动车班次;在人才居住方面,加快建设首期600套教师公寓,同时在太湖科学城提供壹棠公寓、菁英公寓等人才公寓800套作为补充;在配套教育方面,在周边布局了8所南大附属系列学校,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实现系列教育的全覆盖;在商业配套方面,加快建设太湖雪世界,该载体预计今年主体封顶、力争2025年对外营业。此外,在科技创新方面,江苏省集成电路先进制程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中移南大云计算联合实验室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已揭牌成立,先进传感与成像技术产业研究院、狮山量子计算与探测前沿实验室、碳达峰与碳中和综合研究平台3家重点院所平台正全面加快建设。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的太湖科学城国际创新社区正在加快建设,将承接南京大学等院所平台产业化项目的研发创新、项目孵化,计划2025年竣工。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校地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当天,共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签约仪式在苏州科技城医院举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由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合作共建,依托苏州科技城医院良好基础,采用鼓楼医院托管的模式,广泛汇聚各方优势力量,加快打造高水平医院,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悦勤 王浩然 邱博
上观号作者: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