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章鱼”“梁祝化蝶”……他用“魔法”把孩子们引入“科学之门”

交汇点讯 手举一截塑料管,一束塑料丝在他的“驱赶”下飘浮起来,如同一只挥动触手的章鱼在空中游走……在唐守平的社交账号中,这几年陆续上传了几百个类似的实验视频,各种神奇又有趣的物理实验为他吸引了大量的粉丝,许多网友纷纷留言赞叹“这简直是魔法”。近日,这位用“魔法”把孩子们引入“科学之门”的退休物理教师上榜2023年第一季度“江苏好人”。

“我右手拿的是彩色小球,左手这里有一个横放的圆桶,将这些小球倾斜扔到桶的底部,反射后会产生怎样的运动呢?”话音落下,只见一个个彩色小球碰撞圆桶,有的弹出,有的回弹,有的则留在桶内上下碰撞……唐守平随即抛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思考。”

开展这样生动又富有探索精神的“魔法课堂”,是唐守平退休后的日常工作。他通过自制实验教具,用几百个趣味物理实验让广大网友啧啧称奇,称他为“魔法老师”。“1979年,我考上了淮阴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科,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连云港一所乡镇初中任教。”唐守平回忆,在那个设备匮乏的年代,“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是工作常态。在乡镇学校从教19年,唐守平总会想尽办法,让很多人觉得物理很有趣,从而激发孩子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绳子、瓶子、树枝、农具……那些看似平常的东西,被他改造后竟然变成了神奇的教具。

2001年,唐守平调任沭阳一所中学从事电教工作。“忙碌的工作之余,我也会抽时间去探索更多有趣的物理装置。”唐守平说。

“二十年前,我听了南京师范大学刘炳昇教授的物理讲座。刘教授在讲座中,做了很多有趣的物理实验,我感觉非常有意思。我想,如果我也把这些实验做给孩子看,他们肯定也会很喜欢!”唐守平说。

一场讲座,在唐守平心里播下了一粒新奇有趣的种子。而唐守平又在这粒种子的激发下,开始了无数的探索和实验。曾经有一年多时间,唐守平做了一百多件原创教具,让物理现象更直观更好玩。同时,他还把实验带进课堂,不仅自己做,还带着学生一起做,让孩子了解到实验背后的原理。

多年来,唐守平自制的物理演示教具多次荣获省级大奖,还获得7项专利。他指导的多名学生还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奖项。2019年,唐守平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跟随刘炳昇教授继续深造,每周末往返南京、沭阳,并加入南京师范大学“科学大篷车”科普队担任指导老师,与学生们共同探讨神奇的物理世界。

“2020年初,因为不便外出交流,我便将拍摄的趣味物理实验视频发布到了短视频平台上,目的是让更多人通过我的视频,能够喜欢科学,从而学好科学。”唐守平说,2020年8月,他发布了一个“静电章鱼”视频,一周时间播放量2000多万,点赞100多万,他第一次感受到网络力量的强大。这也让他非常欣慰,因为数字的背后,蕴含了家长和学生对实验的喜爱。他也希望更多的老师和家长让学生多做实验,这样学习会变得容易,物理也会变得简单。

说起“静电章鱼”这个实验,其实无需复杂的器材,仅仅一根pvc水管、一段塑料捆扎绳和几张餐巾纸就可以搞定。实验中,唐守平先将塑料捆扎绳中间打结,两端撕开后成细条状(塑料丝),展开放在桌面上,然后用餐巾纸先摩擦塑料丝使之带电,再摩擦pvc管也带同种电;之后,他左手将塑料丝迅速抛在空中,塑料丝因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右手握住pvc管托在塑料丝下方,它们间相互排斥,塑料丝便悬浮在空中,并跟着pvc管移动,形如章鱼,故取名静电章鱼。唐守平解释,这是因为静电力的作用。

“很多视频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有时候甚至要重拍十几遍,我的普通话又不是太好,要加字幕,一个视频剪起来至少要花40分钟。”唐守平说,拍摄视频还得到了爱人周康花的大力支持。据介绍,他们租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做教具、做实验和拍视频,存放实验器材,虽然花去了很多退休金,但他们觉得很值得。

唐守平发布的视频较少分析复杂原理,更多是用视觉冲击启发观众思考,唤起大家对科学的兴趣。“物理和生活其实是密不可分的,许多物理原理源于生活实践,有了实际感受,再去理解书本上的原理就简单多了。”他说。

近日,退休后致力于网络公益科普的唐守平老师正式入选2023年第一季度“江苏好人榜”。对此,他表示,最期望的,就是这些短视频能在孩子心中播下学习的种子,萌发出钻研科学的兴趣。“他们愿意学,我就尽力解答,传道授业解惑就是老师的本职。”唐守平说,他经常会碰到许多年轻网友留言询问实验情况,他都一一耐心回答。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上观号作者: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