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适应“新父职”丨“静”享健康

帕森斯认为,家庭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两性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以充分发挥家庭功能,一般而言,男性承担工具性角色,女性承担情感性角色。

如今随着现代育儿理念的发展、父职角色的强化,父亲参与育儿的现象也日益增多。当父职实践不断更新强化时,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适应“新父职”角色?

01

什么是“新父职”?

父职意指做父亲的理念和实践,是一套与父亲的权利、义务、责任、地位相关的文化编码。“新父职”指一类兼顾经济支持、身心照料与情感融入的为父之道。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具有“新父职”属性呢?

1. 育儿时间的增多:一项对世界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调查数据显示,加拿大的父亲每周花在育儿上的小时数达到12小时;

2. 具身照料的凸显:在“新父亲”看来,照料不应被性别所

局限,他们分担了除哺乳之外的其他照料工作,包括喂奶、安抚睡眠等。 “新父亲”也在利用身为男性的身体资本与技术提供更快乐的照料实践,也更加重视孩子的户外体育运动等;

3.情感特质的展现:“新父亲”开始重视亲密的重要性,不再以传统的严父沉默寡言的形象立于子女面前,会以更加温柔的方式积极回应子女的需求。

02

“做父亲”其实是一个反身的过程

当我们不断建构父亲身份时,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我应该怎么成为一个更好的父亲?在此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反思重构自己的父亲身份时,个体的主体性得以浮现。因此,父职实践是自我反身性建构的结果。他们往往不会照搬父辈的育儿方式,而是同妻子并肩作战,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03

学会做爸爸:新型父职的出场与关爱父亲的在场

如果说养家糊口的父亲是霸权型男性气质在家庭领域的体现,那么,“新父职”则是关爱型男性气质的具象。

我们怎么才能拥有关爱型男性气质?

其一,拒绝支配他人。通过拒绝支配来实现平等的关系,对于性别意识的平等显得尤为关键。

其二,情感价值的提供。积极反馈、更具同理心。

其三,重塑价值观。以关系性的、相互依赖的、以关怀为导向的价值观。对于“责任”的理解是共同照料孩子,体恤妻子,而非仅仅将工资带回家。

希望每一位父亲不必禁锢于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闸门,而是伴以关爱型男性气质登场,放子女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那必是子女最向往的生活。

(资料来源:静安区卫生健康委、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上观号作者:上海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