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新课标讲了个啥?又该如何教学?专家解读来了!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公布之后,戏剧(含戏曲)作为“新三科”跻身艺术课程版图,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强调纳入中小学教育各个学段以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体现了国家育人目标指向。

戏剧教育的侧重有哪些方面?教师要如何才能开展好戏剧教育?

近日,上海有戏儿童戏剧节“立体解读国家艺术课程标准”讲座在猴有戏戏剧教育创始人沈雨辰的主持下,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沈亮、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韵等专家做客上海大剧院,围绕“戏剧教育”带来全方位解析。

“戏剧”新课标讲了个啥?

10个学习任务+4个实践活动

从“课程-教学思维”到“教育-教学思维”,发生了一系列漫长的转变。

徐韵谈到,从1978年的“双基”,到2001年的“三维目标”,再到2014年之后对“核心素养”的关注,时代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从顶层到底层,戏剧教育的学科核心素养和课标一一对应,有着清晰的脉络:

➢  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  艺术课程总目标:欣赏力、丰富想象力、发展创新思维、坚定文化自信、理解文化与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下沉到具体的实践活动面上,就呈现为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等包含了十个学习任务的四个实践活动。

➢  五个艺术学科: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

➢  四个学段目标:1~2年级,3~5年级,6~7年级,8~9年级

➢  四个实践活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

➢  十个学习任务:故事构思与表达、对象模拟与呈现、舞台意识与规则、剧本构思与写作、角色分析与扮演、舞台手段与演出、剧本的文学赏析、演出的艺术赏析、运用戏剧手段组织校园活动、运用戏剧方式进行知识学习

戏剧教育在新课标的出现,给戏剧在中小学的普及和提高带来一次难得的机遇。戏剧教育如何以最科学、合理的方式走进学生的课堂里和校园里?徐韵介绍了三个“关键突破口”:

➢真正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业质量标准为支点推进教学

➢通过大单元的设计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事件”

➢强化以学科实践为结项的育人方式变革

如何开设戏剧课程?

“三个维度”+“三个主体”的教学目标

“戏剧这种形式,是非常优秀的育人载体。因为它要由人作为主体参与、扮演,服务于教化人的功能。”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沈亮谈到。

那么戏剧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化人的功能?沈亮提到,这就要围绕“三个维度”+“三个主体”的教学目标来开展戏剧教育:

➢  三个维度:美育育人目标、艺术实践能力目标、艺术知识和研究能力

➢  三个主体:学校希望的目标、学生希望的目标、教师个人的目标

落地到戏剧中,这些目标就细化为主题、人物、情节、情境、场面、动作、结构、事件、冲突等多个元素。当然,这些元素不能“一箩筐”地照搬,需要根据育人目标和实际情况有依据地定制和筛选。

➢比如在教学中,需要老师合理地统筹“事件、故事、即兴、剧本、排演、演出”的教学链;

➢在比如在选择剧目时,要关注“育人价值、经典性、青少年喜欢、表演难度、角色数量”等情况。

“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这是新的课程理念体系下戏剧教育的关键词。如何引导学生从能赏析、懂审美,到具备美学常识、坚定文化自信,再到理解他人与自我、弘扬优秀文化,需要教师们在戏剧教育的蓝图上继续探索。更需要学校与社会团结协作,一起为中国戏剧教育贡献力量。”沈亮强调。

上观号作者:第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