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第25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儿童用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举办。
会上多位专家不约而同提到,国家高度重视儿童用药,政策频频;家长渴求儿童用药,多年呼吁;产业界则因为儿童用药的高昂研发和临床成本,以及难以确定的回报,积极性不高。
如何打破我国儿童医疗临床上“用药靠掰、剂量靠猜”的现状,成为这场研讨会关注的焦点。
“四少三高”造成“用药靠掰、剂量靠猜”
中国儿童药物研发与产业化联盟理事长陆伟根指出,多年来,我国儿童用药呈现“四少三高”特点:儿童专用药品少、适用的剂型少、适用规格少、生产厂家少,用药风险高、不良反应高、资源浪费高。截至2022年5月,我国获得批文的药品产品约1.84万个,其中儿童用药只有约930个,占比5%;我国儿童用药以传统的颗粒剂、片剂、口服溶液为主,刻痕片、吸入剂、咀嚼剂、贴剂等更适合儿童用的剂型缺乏;不同体重儿童需要不同的用药剂量,但我国超过90%的产品只有一个规格;我国儿童用药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抗感染为主,与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药物较少。
“四少三高”造成了我国儿童临床用药一直以来饱受诟病的“用药靠掰、剂量靠猜”的问题。“我国儿科临床用药现状是:儿童适宜药品缺乏、儿童用药信息缺乏、儿童用药标准缺乏。”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王晓玲在研讨会发言中指出,在我国,大部分儿童罕见病缺乏治疗药物,即使有也缺乏儿童用药信息与中国儿童使用数据;治疗儿童血液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药品,大多从国外引进或仿制,多数说明书缺乏儿童用药信息,也缺乏中国儿童使用数据;在儿童常见病、多发病领域,基本有治疗药物和中国儿童数据,但缺乏适合低龄儿童的剂型和规格,一部分药物说明书的儿童用药信息不全。
在临床“三缺乏”的情况下,药师们不得不手工分剂量给低龄儿童。这种拆分可不是简单的对半开,有时候甚至会拆分成原来的五十分之一大小。这不仅会带来每次拆分后剂量不够精准的问题,还会对环境甚至是药师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政策频出鼓励企业研发儿童用药
与成人用药相比,儿童用药的研发风险更大、周期更长、临床试验也更为困难。“比如,儿童用药剂量较小,且不同年龄段儿童所需剂量差异较大,这就需要做出更多的临床试验。”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王建新指出,儿童用药专业研发机构较少、药品上市时间长,以及儿童用药定价优势不明显、市场推广难度大,都是造成“四少三高”的原因所在。
我国从2011年开始明确鼓励儿科儿童专用药研发生产,完善儿童用药目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包括2014年出台的我国关于儿科用药的首个综合性指导文件《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2016年出台的给予儿童用药优先的《关于临床急需儿童用药申请优先审评审批品种评定的基本原则及首批优先审评品种的公告》、再次明确给予儿童用药优先审评审批的2019年新版《药品管理法》,以及2021年首次将儿童药品目录单列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条例(修订草案)》。
2022年,国家药监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对首个批准上市的儿童专用新品种、剂型和规格,以及增加儿童适应症或者用法用量的,给予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市场独占期。此举将给企业一定信心和将来开发儿童用药的市场预期。
国家多部门还在2016、2017、2019、2023年发布了四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突出了儿童适宜的剂型、规格,引导企业研发并合理调整生产布局,满足临床需求。
在政策的刺激下,我国儿童用药正在逐渐变热。根据国家药监局公布数据,2022年共有66个儿童用药品种通过技术审评,较2021年的47个,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我国对于企业研发儿童用药以鼓励为主,但政策效果有限。如4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中有11个抗肿瘤药,然而截至目前,只有3个品规获批上市。”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副研究员王奇巍说,从美国的实践来看,仅有鼓励是不够的,还需要更为严格的要求,形成“胡萝卜+大棒”的监管体系构架,“美国的《儿科最终规范》强制性要求药企在开发某些新药时需同时进行儿童用药研究,就带来了不错的效果”。
让儿童用药临床试验更有温度
临床试验是儿童用药的一个堵点。由于儿童的身体状况,不仅需要考虑采血限量,还需要考虑环境改变的恐惧、创伤性侵入的疼痛、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等因素,因此无论是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还是招募等环节,都会遇到重重困难。
对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临床试验机构管理办公室主任倪韶青提出,以患儿为中心,开展有温度的临床试验。在试验设计阶段,优化知情同意的内容和形式,患者报告结局纳入终点指标,设计患者友好的访视时间点和场景可选访视;在试验进行阶段,实现电子支付发放补偿和临床免收费系统,药物直达患者,改善患者体验,增加患者和家长的心理关爱,提升医疗服务;在试验结束之后,提供试验结构告知及后续治疗建议,同时长期随访观察疗效。
“以儿童的视角设计、设置儿童专用设施,可以增加医院对儿童的亲和力。”倪韶青介绍说,在莫干山家庭陪护式病房里,卫生间内会设置专门的儿童尺寸厕所、洗手池和安全扶手;在临床研究区域设置儿童欢乐角,配以儿童游戏设施,为参与临床试验的儿童提供放松的环境。此外,针对儿童的恐惧、焦虑和心理创伤,还需要提供专门的心理辅导。这些举措将帮助儿童用药的临床试验能顺利进行。
上观号作者:上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