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老”是全世界老年人的共同特点。苏轼有诗云:“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即使须发皆白,也“志在千里”,“老当益壮”,要为社会贡献余热。新加坡老年人称自己为“乐龄人士”,喻意老年人应该老有所为,通过就业与社会保持互动,老年生活应快乐、惬意、潇洒。英语国家甚至有些老年人形容自己young at heart,以展示自己的蓬勃朝气。
然而,长寿意味着衰老,而衰老总与病痛、孤独如影随形。
《老龄化与老年语言学引论》
黄立鹤 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黄立鹤教授在他的新著《老龄化与老年语言学引论》中概括了衰老这一不可避免的复杂自然现象,更是强调了各种老年常见病对老年人生活的巨大影响。黄教授对学界的各种研究进行了梳理,提出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常见病,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导致老年人主观认知下降、失语或语言障碍。可以说,这些疾病会让大多数老年人身脑受损,短期内表现为想词困难,无法理解复杂句子,之后会发展为字不成句,叙说内容空洞,前言不搭后语,严重的甚至会发生自言自语,情绪激烈或少言、缄默等情况。老年人失去语言能力,无法正常交流,老年生活的质量如何保障?美国著名演员布鲁斯·威利斯(bruce willis)就被诊断患有失语症(aphasia)。即使家人们乐观对待、长期陪伴,病情仍进一步发展——额颞叶痴呆症(ftd)。据报道,威利斯目前“只能说短句或不完整的句子,说的句子全无意义”,已经无法交流和工作,很难想象,《虎胆龙威》中的“硬汉”如今会以这种原因离开挚爱的银幕。
即使是身体康健的老年人,其身体机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退化,岁月会逐渐夺去老年人的言语、记忆和对现实的感知。黄教授老年人的正常衰老划分为身、脑、心三个部分:生理上,机体在老化过程中,由于听觉器官功能衰退,老年人会发生老年性听力损失,重听、耳鸣、耳背现象高调伴随。老年人因为生理老化,发音生理器官及相关组织也会发生改变,如声带萎缩,喉部下垂,喉软骨钙化或骨化,肺部失去弹性等。表现在语言上,即构音障碍。认知上,老年人的脑区(大脑额叶、颞叶等)的变化会使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模糊、错位、颠倒,记忆细节减少,加工或储存记忆的能力下降,注意力、抑制能力、执行能力、加工速度下降等。其外在表现即我们年轻人在和老年人交流时常常抱怨的:父母重复述说同一事件、张口忘词、语言颠三倒四、表述偏离重点、自知力下降、不愿就医吃药等。因此,一些“不服老”的老年人实际在某种程度上是凭着某种活力掩盖了迫近衰老的真相。心理上,老年人的情绪反应相对迟钝,会放弃与更多外围关系的联系,社交网络相对缩小,社交活动减少,因此,语言能力也逐渐衰退。
由此看来,语言衰老是人衰老的直接表现,也正如黄教授所说,语言是老年疾病的“早期临床标志物”。黄教授在他的《老龄化与老年语言学引论》中提出了对语言衰老干预的建议。
首先是家庭和子女的关怀和引导。家庭氛围对老人的心理有极大的影响,平和、快乐、轻松、积极向上的家庭气氛有助于老年人保持心情愉悦。子女应与父母多交流,多注意父母的言行举止,若发现想词困难、重复述说、语言颠三倒四等问题,应趁早干预;子女应引导父母接触新鲜事物,熟悉智能手机,掌握获取信息的新渠道;应多鼓励父母参加老年大学、老年旅游团等社会性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感、扩大他们的交流维度。
其次是提高社会对老年人的包容度。社会应提高各种设施、政策、服务对老年人的包容度。例如,医院应提供适配老年人的健康医疗、养老照护,培养医护在门诊和照护中的语言沟通能力。社区、学校应合作提供乐龄教育、社区活动,如英语学习、乐器演奏、老年合唱团,增加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大众媒体应避免对老年人的消极刻板印象,在发布信息时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语言交际特点,确保老年人在社会中不受歧视,在21世纪的信息网中能有效获取信息。政府应构建“适老化、智慧化”老龄社会,提供多维度、精细化的适老语言服务与信息沟通形态;应建立跨学科的研究队伍与基地,鼓励临床开发语言衰老的智能化检测及干预项目;等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老年人应不囿于长寿困局,而注重自身的身、脑、心健康,调动 积极能动性。学习第二语言、获取新知识、积极运动、调整饮食结构、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都是延缓语言衰老的好办法。
本文原载于《中华读书报》2023年4月26日
文/王叶涵
资料: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编辑:洪晖健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