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店,如何“恰”咖啡?

“上海咖啡文化周”火热进行,其中,书店+咖啡这对“最佳cp”显得十分引人注目。一本好书之上,咖啡香气萦绕。咖啡让书店更有“温度”,也让书店的存在价值变得多元,成为城市“慢生活”的写照。

据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统计显示,在上海近年来新开书店中,有咖啡经营的书店约占八成,“书店+咖啡”已经成为了新开书店的常态。

其实,上海最早经营咖啡的书店就出现在黄浦。1930年2月2日,位于老西门中华路1420号的西门书店附设了咖啡座,这家有“左联”背景的进步书店存在时间虽然不长,却将书店与咖啡的渊源埋入海纳百川的上海。

咖啡为书店增添社交空间

这几天,世纪朵云旗下的品牌书店里最热门的一款咖啡饮品,莫过于全新上架的“先唤醒我再灌醉我”:以冷萃咖啡为基础,加入50毫升的kahlua咖啡利口酒,在强化咖啡浓郁风味的同时,还带来了独特的酒精感。这款为配合此次“上海咖啡文化周”而特别研发的咖啡饮品,一经推出,就收获好评。

这并非世纪朵云旗下的品牌书店第一次推出特色咖啡。2020年底,朵云书院·戏剧店开业。走进这家以“戏剧”为主题的书店,绕过一排排书架,穿过蓝色拱门,就是世纪朵云自有餐饮品牌c cafe。

世纪朵云市场营销部负责人王祥告诉记者:“戏剧店开业的第一款主打咖啡产品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原型制作菜单,把梁山伯与祝英台拆分为两个视角,梁山伯作为男性视角用咖啡来搭配甜品女性视角的祝英台。”

戏剧店的老客人都知道,根据门店特色以及不同主题和时节,这里每季度都会研发一款与文化相关的咖啡特饮。比如曾在冬天推出的一款“唐伯虎点秋姜”的特饮,就颇受顾客欢迎。王祥坦言,仅世纪朵云旗下三间位于黄浦的品牌书店,据不完全统计,经营咖啡的收入就占到书店总收入的1/3。

如今读者对于实体书店的需求,已经不单单是看书、买书了。图书、咖啡、文创、讲座等都是很多实体书店根据市场导向作出的变化,“+咖啡,可以说是为书店增添了‘第三空间’的社交价值。”王祥说。

从事绘画工作的文佳是朵云书院·戏剧店的常客,“遇上一杯好咖啡是缘分,也是福气,如果在书店与有品质的咖啡相遇,会让阅读变得更柔软、更温暖。”有些人会觉得,书店引进咖啡,会不如知名咖啡品牌,但文佳知道,相当一部分书店,选择的是专业的咖啡供应商,做得出品质和独特的味道。因此,她有时和朋友碰面也会选择在书店,“一杯咖啡,两本书,几句体己话,一个难得偷闲的,慵懒、诗意的下午就这样过去了。”

“书中自有咖啡香”

当然,“书店+咖啡”并不是说书店里都要经营咖啡。在上海老牌实体书店中,经营咖啡的门店并不多,位于淮海路上的上海香港三联书店就是其中之一。即便这样,三联书店仍然是参与“上海咖啡文化周”活动的常客。

“受限于书店的面积,以及淮海路的寸土寸金,我们无法在书店里开辟出一个专门提供咖啡的区域。”上海香港三联书店总经理助理沈骁告诉记者,“就淮海路本身,步行10分钟就能看到好几家咖啡店,对我们书店来说,可能也不需要再去售卖咖啡,我们更愿意把咖啡的香气与感受锁在书籍里。”

对实体书店而言,书必须是核心内容,是书店吸引文化消费的灵魂所在。在沈骁看来,一杯香气四溢的咖啡随处可以喝到,但是要更详尽地了解咖啡文化,就得来上海香港三联书店。

作为上海展陈港台版图书品种最多的实体书店,在首届“上海咖啡文化周”举办时,上海香港三联书店就开始专门采购与咖啡相关的书籍。“一开始,和咖啡沾边的书,我们全部要。后来我们会细分,从咖啡豆的选择、咖啡器具的介绍,再到如何冲泡咖啡、如何开一间咖啡店。”沈骁坦言,此举为书店吸引了许多对咖啡有需求的读者,“特别是年轻人,他们本身就是咖啡的忠实爱好者,许多港台版图书上网都找不到,我们把散落的各种有关咖啡的碎片一点点拼起来,共有近百种。”

除咖啡图书外,上海香港三联书店还在去年“咖啡文化周”期间开出“旧时模样-咖啡广告图片展”和“时光里的咖啡香-古董咖啡器物展”,今年更是举办“百年百款西式咖啡器皿特展”。沈骁透露,此次参展的87种、101款咖啡骨瓷器皿都是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真品,“如此规模的集中展示还是很少见的。”

“书中自有咖啡香”是上海香港三联书店第一年参加“咖啡文化周”时就提出的口号。用这句话来体验当今上海品质生活中的文艺香气,再合适不过了。

记者 / 刘艺

编辑 / 孙冲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上观号作者:上海黄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