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努力促使金融科技赋能业务转型,金融科技部作为上海银行科技板块的牵头业务部门,像是一个“智慧大脑”,围绕上海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不断探索新技术、拓展新场景、优化新业态,持续为上海科创中心、金融中心建设贡献着科技智慧和力量。
“aigc、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对银行数据治理能力的提升,会有什么启示和帮助?”今年3月,在上海银行主办的“火花沙龙”上,各界人士讨论得热火朝天,围绕chatgpt金融行业应用的研讨,开启了许多有价值的创新创意场景。据了解,上海银行不定期举办“火花沙龙”创新创意交流活动,为内外新产品、新技术交流建立有效连接,加强全行创新资源储备,推动前沿技术快速落地。通过建成全行“火花”创新平台,已经新增18个创新创意项目,其中15个创意转化立项。
近年来,围绕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金融科技部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例如,加快数字化小微快贷产品开发项目,入选上海国资委2022年示范工程,是银行系统唯一入选案例。同时为隧道股份、长三投、国联股份等21家企业提供“金融+科技”定制服务模式,深入融合赋能企业的财务、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以银行级金融科技能力为实体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据介绍,金融科技部积极为业务转型赋能,一系列成果成效显著。通过开发手机银行7.0及云网点、数字员工“小海蓝蓝”,实现业务线上线下协同。团队负责人介绍,手机银行7.0项目范围涵盖800多个用户故事、900多个业务需求、11万条测试案例,涉及开发、测试、软硬件设备、系统运维、安全检测等若干子项,任务繁重。信息技术部刘志明和骆成喜作为项目实施牵头人,带领着一支90后年轻团队——由7个功能小组、近20名行员、超过200名供应商组成的手机银行7.0项目组日夜攻坚。2022年特殊时期,为了保障项目顺利上线,他们进驻园区,逆行坚守。系统运维人员7×24小时持续监控保障,项目期间共实施变更50余次;安全部人员3个月持续不间断安全检测,共检测功能点900多个,并持续半年开展性能调优工作;业务部门也积极出谋划策,客服中心与客户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成为顺利发布的坚实保障。手机银行开发团队表示,未来将进一步聚焦全行数字化转型战略,持续迭代优化,提升核心用户体验,做好零售客户支持。
金融科技部团队还先后打造业界首个ai债券交易员、首个ai利率互换交易员、首个ai外汇交易员,实现金融交易智能化。研发上线的 ai 债券交易员“小海豚豚”,可用于处理债券交易的日常询价场景,智能化报价应答,同时协助人类交易员处理繁琐的交易要素核对,自动生成报价订单,极大提高交易员的日常工作效率。同时,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团队积极建设零售信贷线上生态,推出车贷、消费贷等线上化产品;团队还依托应用物联网技术,打造了全国领先的智慧金库管理系统,成为人行系统的标杆金库。
“做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工作,是各项工作创新的不竭动力。”金融科技部积极组织条线立功竞赛活动,推动成果转化落地。聚焦全行战略、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等重点工作,发挥牵头部门职能作用,连续5年举办极客大赛。在第五届活动上,147支队伍,560多位员工报名参与活动,活动历时四个月,在全行掀起创新热潮。同时活动注重成果转化应用,“极客大赛”三年来孵化项目实现14个场景使用,真正发挥了科技保障作用。金融科技部还组织科技骨干,带领年轻员工开发系统,以科技赋能为经营管理减负。
每次团队精心策划推出金融工“橙”师文化节系列活动也人气爆满。一场场有趣的“知识竞赛游园会”,通过新媒体线上直播打破“部门墙”,为大家制造当面交流互动的机会。活动以科技主导带动业务参与,通过千余道竞答题,让大家对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热点业务领域都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彰显了助力员工岗位建功和优秀人才培育的平台作用。
上观号作者:上海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