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非遗魅力!探寻宝山吹塑纸版画的艺术之境~

上海北端的一隅有一个现代化的小镇——宝山区杨行镇,它被誉为“中国民间绘画之乡”。因为在这江南水乡的韵味与长成中,杨行吹塑纸版画的兴起与发展成就了其丰富内涵,连同现代化的挺括外表,形成极具特色的当代民间版画艺术之境。

鲍惠民《牛气冲天》

蔡群《福临门之二》

陈相弼《大工厂之九》

何牧《中华鼎之三》

杨行吹塑纸版画的前世今生追究起来,就是一半现代艺术、一半乡土情境。在35年间,现代与乡土来回拉扯,逐渐形成特色。杨行镇的本土版画家们潜心绘制,一步一个脚印,寻觅挥洒于拓刻山水中的情思感想,逡巡在画面所表达的或空灵、或旷达、或清新、或古雅的意境中,带着本土乡情去探索和感受,发起对宝山这片土地的对话和共情。

金昕《水乡韵之一》

金益明《那边的村之六》

陆敏《争渡,争渡》

秦世桐《远处的田》

在杨行镇,历届党委、政府都大力支持杨行吹塑纸版画的发展与传承,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对非遗项目重点扶持。自2001年起举办“中国现代绘画杨行年会”,以从未有过的决心,接力搭建杨行吹塑纸版画的展示平台,使版画艺术在杨行镇生根、发芽、开花,并以本乡本土的情感感染当地百姓,以艺术家的姿态展现于全国版画圈,逐步扩大影响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百般呵护的传承环境,促使杨行吹塑纸版画能够很快在全国美术界有了一席之地。

秦跃芬《石桥下》

施云娥《葵》

近日,多幅杨行吹塑纸版画新品参与了《江南之春》上海美术展的品评。《江南之春》是上海画坛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老字号”美术双年展,自1981年首次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1届,其影响力贯穿长三角,并以参与度更高、覆盖面更广、内容更丰富、种类多样性著称。杨行镇积极承办并参与此类高规格的展评,以灵活、创新、向上的态度躬耕于非遗传承事业,既是对乡土的情、对家乡的爱,也是对当代群文美术的不懈追求。今年,有21幅杨行吹塑纸版画入选《江南之春》,以优异的成绩在江南文化大背景下阐释海派文化、江南文化。

唐华真《长花瓶之三》

王玥《春花》

闻渝湄《秋·冬》

谈到群文美术中的版画,有人会说,杨行吹塑纸版画到底做了哪些创新和突破呢?我们可以从一期培训中看到和感受到!培训邀请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版画家、上海市非遗传承人、宝山本地人龚赣弟老师主讲,由杨行镇社区文化中心副主任、非遗传承人主理,通过六个公共讲座,与学员一起就本期研究的水印技法与纹理叠加技法进行交流探讨。

本次培训主旨为探寻技法的创新,从学员们刻苦钻研的坚持、画里画外的情感、传统与现代的思索以及个人特色和风格的淬炼和升华,更加充实地去阐述实践他们的作品。应运而生50多幅精品佳作!这些精品佳作除参加各级各类的展评外,还会以“民间绘画杨行年会”主题单独策展,免费向全体市民开放,不仅有助于市民了解杨行吹塑纸版画,也可以让版画爱好者们一起参与品评互动。

吴慧珍《红兔年》

吴林照《城市脉动·小哥韶华》

许建霞《城中村》

版画新作《苏州河的风景——深秋》,作者为龚赣弟老师。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的作品多以稚拙粗犷的画风和风韵独特的效果,述说着海派韵味的故事、记录着温暖激荡的瞬间。清灰的主色中透露着黑、青、灰、紫等色彩,通过吹塑纸的天然纹理,经过叠加、刻画,晕染成远处若有若无的风景,而海派特色的建筑伫立其中,红瓦青砖成就整幅画面,既有力量又富柔情。

龚赣弟《苏州河的风景——深秋》

《家乡记忆》的作者韩立新,是一位普通的退休市民。小桥流水人家,美丽的江南小镇,耕稻浣鱼,勤劳的人民在广阔的天地间辛勤劳作,创造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水墨质地的柔软仿佛将家乡的河水流进心里,独一无二的纹理叠加于画面之中,仿佛贯穿在当代与旧时的桥梁,透着古意与创新。

韩立新《家乡记忆》

杨秀仙《傍晚的海边之三》

郁宓强《江南春雨》

周秀英《农家院门》

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承社会主义文化对广泛性、正义性的追求。杨行镇吹塑纸版画作为江南群众文化的杰出代表,以强烈的责任担当,一路披荆斩棘,创造性地体现宝山人民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焕发新时代中国美术发展的活力!

通讯员:顾颖飞

编辑:肖璐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上观号作者:上海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