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3年3月6日04时36分,
惊蛰到!
作者简介
曾泰元,上海杉达学院英语系教授兼外语学院院长、台湾东吴大学英文系原系主任、国家语委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英语世界》编委。
惊蛰
立春、雨水、惊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日期落在阳历3月6日左右。
我们或恐有所不知,在汉景帝刘启之前,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是立春、惊蛰、雨水,惊蛰先于雨水。当今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是汉景帝在位时(公元前157年—前141年)所做的变更。于是乎,汉景帝之后迄今的惊蛰,比之从前足足晚了半个月。
不仅如此。在汉景帝之前,“惊蛰”原本称为“启蛰”,意思是蛰伏过冬的动物复出活动,后来为了避讳(刘启的名中有“启”字),才将“启”改为音近的“惊”,意思也由“开始”变成了“惊醒”。中国现存最早的农事历书、先秦的物候专著《夏小正》提到“正月启蛰”,恰恰说明了当时惊蛰的时间点(孟春正月)和旧称(启蟄)。
惊蛰到,仲春始,时序迈入春季的第二个月。节气到了惊蛰,大地回暖,土地解冻,春雷始鸣,蛰伏过冬的动物醒来,开始活动。
宋末元初的理学家吴澄在其节气经典《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惊蛰,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由今观之,此见解或有问题。首先,蛰虫是听不到春雷的,让它们“惊而出走”的,理当是春暖。此时气温上升,春暖大地,春暖才是冬眠结束的“闹钟”。再者,蛰虫之“惊”,应是作者不查旧称“启蛰”,而以新称“惊蛰”望文生义的结果。
虽说蛰虫听不到春雷,不过到了惊蛰,南方暖湿空气活跃,北方又有冷空气南下,春雷多发,蛰虫受惊而起,画面感十足,倒也符合许多人的想象。比如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观田家》就写道,“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唐代诗人刘长卿在其诗作《惊蛰》中,头两句的“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zhì)倒乾坤”,更是音效与动感兼具,一下子就让人融入画面,仿佛身历其境。
上海市市花白玉兰 寿海洋 摄
惊蛰的英文怎么说?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节气倒计时用了 awakening of insects(字面“昆虫之苏醒”),这也是中国气象局、《中国日报》(china daily)和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所采用的。汉英词典大多用 waking of insects(字面“昆虫之醒”),有些也用 awakening from hibernation(字面“从蛰伏中苏醒”)、少数还用 awakening of insects(字面“昆虫之苏醒”)和短句的 insects stir(字面“昆虫醒来”)。传统的知识权威《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britannica)用的是 excited insects(字面“受激而动的昆虫”),网络时代的参考工具新宠“维基百科”(wikipedia)以短句翻译,用的是 insects waken(字面“昆虫苏醒”)。
如此看来,惊蛰的英文起码有6个,其中4个是名词短语(awakening of insects、waking of insects、awakening from hibernation、excited insects),2个是短句(insects stir、insects waken)。4个名词短语里,2个讲昆虫醒来,1个讲从蛰伏中醒来,1个讲动起来的昆虫。2个短句,讲的都是昆虫醒过来。
寒绯樱 寿海洋 摄
由此可见,现有的惊蛰英译,几乎都强调昆虫苏醒。然而事实是,入蛰(动物停止活动,进入冬眠)、出蛰(动物结束冬眠,出来活动)的,不只是昆虫(insects),只提昆虫乃以偏概全。若把重点放在蛰伏(冬眠),就能回避范围狭隘的昆虫,广泛纳入相关的动物,这样才能更贴近惊蛰的本质。
蛰就是蛰伏,就是冬眠,英文是 hibernation,翻译惊蛰时如能由此切入,当能展现另一种样貌。惊蛰是蛰伏过冬的动物惊起活动,上述六译之一的 awakening from hibernation,就是个十分贴切的英译。
权威的《牛津搭配词典》(oxford collocations dictionary)表明,hibernation 的前面常加的动词有二,其一是 to emerge from(“从……中出来”),其二是 to go into(“进入……”),所以,to emerge from hibernation 是“出蛰”,to go into hibernation 是“入蛰”。准此,把动词变成动名词,惊蛰也可译为 emerging from hibernation(出蛰)。
摆脱昆虫,强调蛰伏,两个惊蛰的英译都很贴切,awakening from hibernation 是“从蛰伏中苏醒”,emerging from hibernation 是“出蛰”。美中不足的是,awaken(苏醒)和 emerge(出来;现身)都没有“惊”的含义。然而别忘了,惊蛰本作启蛰,之所以改用“惊”字,是为了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惊”字不译倒也无妨。
此二译若要择一而用,我建议采 emerging from hibernation,因为 awaken 的词频低,相对罕用,emerge 的词频高,相对常用,而且 to emerge from hibernation 是《牛津搭配词典》推荐的常见组合。
惊蛰,新译 emerging from hibernation 语义到位,英文地道,值得推荐。
红运玉兰 寿海洋 摄
特别声明
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热忱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稿酬等事项。
联系邮箱:tbfw780@126.com。
电话:021-62625599
来源:@人民日报、@英语世界、@上海发布、@寿海洋(上海辰山植物园高级工程师)
上观号作者:上海市台胞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