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影视片中,你可能经常看到一种使用细线牵扯的大气球,长得更像是一个大飞艇或者导弹,它们被称之为“防空气球”,那么这种气球真的能够防空吗?是如何起到防空的功效的呢?
说起防空气球可能大多数人都不太清楚,其实防空气球在一战时期可是一种高效防空武器,虽然时至今日已经很是罕见,但是从防空气球的原理来说,其改进版本依然在军事作战中能够发挥很大的效用。
防空气球是什么?
防空气球,是一种使用金属线拖曳的气球,顾名思义能够起到防空的作用,具体是通过金属线来阻碍敌方战机的飞行,尤其是在晚上采光条件不佳的情况下,敌方飞行员很有可能观察不到金属线的存在从而驾驶飞机撞上去。老式的前置螺旋桨飞机一旦缠入金属线,将必然导致机毁人亡,某些金属线上更是被装上了炸药,以确保能够彻底摧毁敌机。但是,由于拖曳着长长的金属线太过沉重,所以即使防空气球再大,提供的浮力仍然不能使得防空气球飞到高空,因为这种防空方式只能应对低空飞行的敌机,且敌我不分。
防空气球是一种军用系留气球,一般用橡胶和尼龙膜制成,外加薄金属保护板。气球采用许多囊状气球组成,即使它被炮火击中也只是部分受损,总升力可基本保持不变。空中布置方式有两种:裙式和串列式。裙式是由若干个钢索相连的气球并列升空。阻拦钢索布设在连接钢索之间,犹如裙子一般形成钢索幕帘。串列式则分上下两层,气球每三个构成一组,钢索连成蜘蛛网状。
防空气球的起源
最早防空气球起源于一战德军计划轰炸莫斯科时期,当时的战机采用的还是老旧的螺旋桨发动机,而且也没有现代这么先进的投弹瞄准装置,所以为了保证轰炸效果。当时的轰炸机都采用低空俯冲轰炸的方式来提升轰炸效果。但是在德军战机飞临莫斯科上空时,飞行员发现身下都是练成一片的气球群,也就没多想继续俯冲轰炸,结果在德军连续两个月多达几十次的轰炸任务中,大量的德军战机被这些不起眼的防空气球缠绕坠毁,最后只得放弃低空轰炸的计划。
二次大战后,由于高空轰炸机的出现,防空气球的运用逐渐减少。防空气球虽然现在不多见,但是不代表其已经完全消失在大众的视野成为历史,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还有新型防空气球。我军的反巡航导弹气球空飘雷,是工程兵现役装备,属于90年代的应急装备。该系统由前观预警车、指挥通信系统、快速气球释放系统和气球载雷弹组成,战场上的现实使用效果不明。当时甚至还发明团属122毫米榴弹炮集火射击,使用空炸引信打击低飞武装直升机的战法,还有这种工程兵反巡航导弹空飘雷等等创新型战术战法。
上海民防车载系留气球
——雾霾治理的空中哨兵
上海民防也曾经使用过“气球”,但并不是防空功能。上海民防车载系留气球系统曾经为世博安保等提供了高空监视服务,被誉为“上海空中哨兵”。现在,当城市深陷“十面霾伏”之际,“哨兵”利剑出峭,为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提供城市“复合型大气污染立体观测示范”高空监测平台,在世界亦处领先水平。
车载系留气球是一种使用缆绳将其拴在地面绞车上并可受控的高空气球,球内充氢气或氦气。作为一种浮空平台,车载系留气球可为球载设备提供较大的对地视角范围,且滞空高度越高,监视覆盖范围越大。车载系留气球可用于大气和环境监测、缉私等民用领域,在军用领域,一般多用于预警、电子对抗、技术侦察与监视、超长波通信和信息中继等用途。
该气球监测系统长31米、体积有1600立方米,其长度接近一架波音737飞机。气球里充满氦气,看起来像一只“大鲸鱼”。气球最高可升空1000米,内设4台可见光高清摄像机、1台红外相机和1台高光谱相机,可获取高清图像、地面及水面目标的空间位置、温度、光谱特性和气象参数等综合信息。
气球飘在高空,依靠一根特制缆绳将球体与地面系载物连接,缆绳除了让气球长时间固定在高空不随意晃动之外,还能防雷电,并且能将球体上监控到的录像信号实时传回地面指控中心。上海民防车载系留气球,安全系数较高,能抗8级台风,并可连续7昼夜在空中滞留。需要的话,地面控制站可将氦气抽回地面储存,使得气球慢慢下降,完成相关调试工作后,再将氦气充回气球,实现氦气的反复利用,节能环保。
车载系留气球的研究填补国内在系留气球垂直探空领域的科研空白,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对城市环境管理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对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创造良性示范效应,对空气污染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维度人防、柳州人防等综合编辑
编辑:宋昱坤
发布:辰光
投稿:shmfrmt@163.com
上观号作者:上海民防